渐渐消失的匠人行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渐渐消失的匠人行当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3945467
作者:张超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编辑推荐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向匠人致敬,向行业致敬。


曾经的行当,昔日的匠人

独具匠心,雕刻五彩时光

魅力行当,缔造金字招牌


 
内容简介
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数不清的行当,出现过数不清的匠人。这其中有精益求精的师傅,有走街串巷的小贩,有技艺精湛的艺人,有智勇双全的镖师,有勤劳勇敢的劳力,有手艺卓绝的工匠……本书记录了84种已经在我们生活中消失或者濒临消失的行当和匠人,通过本书你将会更了解这些曾经在历史上创造过辉煌的职业,了解它们的起源、发展、衰亡的过程,了解它们的传说和传承,了解在那个没有机器的年代里手工匠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作者简介
张超,研究生学历,文化与艺术研究者,爱好艺术、文学、电影品论及旅行。目前主要从事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工作,代表作品有《中国美术文化入门》《中国雕刻文化入门》《中国建筑文化入门》《中国音乐文化入门》《中国戏剧文化入门》《中国收藏知识入门》等。
目  录
前言
第一部 分衣食住行
弹花匠——弹弓里的交响曲2
染匠——色彩斑斓度春秋4
缝穷婆——修修补补的历史7
纤夫——河岸边的风景线10
背夫——背上的寒暑春秋13
马帮——马背上的时代16
吊酒师——悠悠小吊酿醇香19
擂茶师——袅袅茶香里的传承22
织布匠——唧唧复唧唧25
轿夫——肩膀上的盛衰史28
箍窑匠——黄土高原的风景线31
老裁缝——巧手量体,妙手裁衣33
媒体评论

铭记历史渊源

保护传统文化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部分衣食住行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历史上最早的匠人行当无非都是围绕着衣食住行的需求所产生的。住更好更坚固的房子,穿更漂亮更保暖的衣物,吃更可口更多样的食物,到更远更多的地方去,这些听上去朴实无华的要求却催生了无数技术的进步,也催生了许许多多行业和匠人的产生。从最初的茹毛饮血,到后来的绫罗绸缎、锦衣玉食;从最初的山洞草屋,到后来金碧辉煌的宫殿;从最初山顶洞的小部落,到后来的华夏九州,无不依赖于这些匠人的勤劳和智慧,而他们最初的目的,也无非都是在“衣食住行”这四个普通的字中。
弹花匠——弹弓里的交响曲
“弹棉花喽,弹棉花喽……”曾几何时,在街角巷口里总会听到这样悠扬的吆喝声,在这一声声的吆喝里,弹花匠们走街串巷,用手中的弹弓和弹花槌弹起一片片雪白的棉絮,温暖了无数人的冬天。
弹棉花,又称“弹棉”、“弹絮”,是一门非常古老的手艺,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几百年前的元代。在元代王桢所著的《农书》中就曾有过对弹棉花的描述:当时弹棉用木棉弹弓,用竹制成,四尺(1市尺=0.3333米)左右长;两头拿绳弦绷紧,用悬弓来弹皮棉。一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一些地区还活跃着身背弹弓的弹花匠。
在很多人的眼里,弹棉花的工具非常有趣。通常弹花匠都有一把专用的弹棉花的弓,叫作弹弓,它长短不一,是弹棉花和整理棉花的最主要的工具;此外,弹棉花还需要一个弹花槌和一条牵纱篾,这就是弹花匠的全部家当。
根据史料记载,弹棉匠根据地域可以分为南北两派,这两派匠人可以通过他们所用的工具来区分:北方弹花匠所用的弹弓大多是采用自然生长并有一定弯曲度的树木来制作,而南方弹棉匠的弹弓则就地取材,多采用当地盛产的竹片来制作,但是不论是南派弹花匠还是北派弹花匠,他们的弓弦都是采用牛筋来制作的。
弹花匠在弹棉花时,通常需要两人搭档合作,他们通常在院子里找块空地,用凳子支上门板,搭个床即可以开工。他们在工作时,常会在身上系一根腰带,在腰后用绳子绑上一根木棍,木棍高出头顶两三尺,超出肩膀的部分向前弯曲,用来悬挂弹弓。

 渐渐消失的匠人行当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