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礼乐人生与哲理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礼乐人生与哲理

  • 版 次:1
  • 页 数:297
  • 字 数:225000
  • 印刷时间:2009年02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1763490
  • 丛书名:经典与书写系列
作者:张祥龙 著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2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21世纪中西文化会通碰撞之际,中国学者对华夏传统充满温情和敬意的深入思考与全新开拓。
作者追随着孔子的道说,运用新的哲学方法(现象学的、结构主义的)来探讨儒家哲理的生动特性,特别注重中国传统视野中的人的实际生活经验(孔子的人生经验)和艺术经验(儒家所谓“艺”)对于理解儒家思想传统的关键意义。
作者揭示出中国文化、儒家思想全然异于西方文化和基督教的时间性与身体性,探发了这种时间性与身体性的根本源头:亲子之爱,并对此作了极为新颖独到的阐发。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明和儒家传统未来发展的新的可能和远景。
目  录
作者序
开篇辞
第一篇 孔子的生平与圣人性
 第一讲 孔子的出生与少年时代
 一、孔子的出生与少年面临的问题:父母“野合”之非礼
 二、孔子如何“志于学”:“礼”对于孔子的人生急迫性
 三、中外圣人的诞生及早年情状之比较
 第二讲 孔子的成立与悟道
 一、“三十而立”的含义
 二、“问学”之礼一理
 三、教学
 四、春秋格局
 五、闻《韶》大悟
 第三讲 孔子的从政与晚年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篇 孔子的生平与圣人性
我们知道,在孔子之前,广义的儒家就已经有了,而且源远流长。孔子说“吾从周”,从的就是周文化、周礼。另外,六艺的绝大部分材料在孔子之前已经存在,比如《周易》,据说经文本身,包括六十四卦象顺序,都是由周文王作的。而且,我们看《左传》或《春秋公羊传》,从西周到东周,在孔子之前出现了那么多贤人,像郑国的子产、晋国的叔向、鲁国的叔孙豹等,都是相当出色的人物,基本的价值观和思想倾向也是儒家的或比较靠近儒家。
那么为什么说孔子是儒家的源头呢?因为到孔子这儿,周礼、《周易》和一系列古文献、古思想的含义才变得“深切著明”。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引了一段从董仲舒那里来的言论,里面有孔子这句话,用来解释他为什么要作《春秋》:“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我觉得此话用在他和以前的周文化之间的关系上也是很贴切的,因为周文化及其经典对于他不是“空言”,而是出自历史人生和转化历史人生的“行事”。孔子说自己前大半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而经过孔子的“述”,包括他晚年作的《春秋》,以前的经典就都变得深切著明起来。为什么说“行事”才深切?理论性地直接表达他的思想不是更深切吗?西方人比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对自己的思想做系统的阐述,而像希罗多德记述的历史就大多是事实,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试图找到历史事件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但这不同于他自己的思想。
  ……

 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礼乐人生与哲理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