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修辞学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 > 对联修辞学

  • 版 次:1
  • 页 数:399
  • 字 数:270000
  • 印刷时间:2007年10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7401742
作者:苍舒 著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10月 
编辑推荐
对联修辞学是研究语言在对联中诸方面综合运用的科学。对联作为语言文学艺术中的一个独立文体,除兼有其他文体所使用的修辞手段和方法(如语言修辞、文字修辞、词汇修辞、语法修辞等)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修辞手段和方法。对联修辞学研究的任务,就是不仅研究对联所拥有的共性修辞手段,还要研究对联自身特殊的修辞技巧和规律。 本书在全面系统地研究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基础上,科学地将二者的修辞格与对联的特殊修辞方式水乳交融地同化为一体,创立了今天的《对联修辞学》体系,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开了新生面。 
内容简介
对联作为独立的文学形式问世时,便应用于生活,只是开始时使用面狭窄些,后来逐渐遍及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对联的应用面极广,又是各阶层都喜闻乐见的。于是,民问艺人也拿它作为每一回说书的篇题,元末明初两部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篇日也都用了联语。
  对联既可以是诗词化的,也可以是散文化的;既可以用文言,也可以是白活;既可以引方言俚语,也可用典故。只求写得雅俗共赏,切忌空洞、抽象、说教、喊口号。
  对联从问世之日起,便与书法、装潢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副好的联语,须用上乘的书法、装潢来表现,方能相得益彰,成为一件完荚的艺术品。
作者简介
苍舒,常用名杨扶直,笔名符实,1925年生,浙江黄岩人。三岁识字从对联始,长期从事诗、词、书法方面的教学和科研,语文高级教师,上海市普教系统高级专家。1987年退休于上海中学。现为华东修辞学会、上海诗词学会、上海书法家协会、上海书法教学研究会、中国楹联学会、江北
目  录
第一章 对联述要
 第一节 对联的含义
 第二节 对联的形式
 第三节 对联的格律
 第四节 对联源流浅探
 第五节 对联的社会功能
第二章 对联的创作 先说几句
 第一节 对联的创作
 第二节 对联的结构
 第三节 对联的语言
 第四节 对联的意境
 第五节 对联的风格
 第六节 对联的宜忌
第三章 对联的修辞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对联述要
  第一节 对联的含义
对联是使用方块字组合而成,分成上联、下联,上下联必须对仗。联语要求上下联紧扣同一主题(对句不要求上下旬紧扣同一中心,反以离主题越远越好),可作横行也可竖行排列的,用于生活各方面的、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一种极具雅俗共赏特色的文学形式。
对联的母体是对偶句。对偶句是中华民族在有文字记载以来便已出现的最早的修辞方法的一种。
对偶句的出现,是由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决定的。中华民族的审美观的根本准则,便是对称与平衡。从先民的器皿制作与建筑形制,或是文字萌芽的刻画符号考察,无不体现着对称和平衡这一根本准则。
下面分几点深入讨论。
一、汉字又称方块字。汉字一个字一个音节(后来发展成的少数合音词,实际也渐成单音词,如:歪、(勿要)、(勿曾)等),多属单音词;单音词中多义词又占多数。这就为我国的骈体斌、对联及格律诗(包括词、曲,后同)的形成、成熟到大放异彩,提供T前提条件。对联从对偶句中诞生,长期以来在骈体赋和格律诗中充分汲取营养,从而迅速发育、成长,终至形成一种最具特色,应用最普遍,影响也最大的文学形式。
古代,对联都是竖行书写成对的。在某些景点,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偶然也出现过横行书写成对的。如颐和园宝云阁牌坊上的一副:“川岩独钟秀 天地不言工”便是横写的。到今天,报刊及对联专著中,多数巳成横行排印。
……
书摘插画
插图

 对联修辞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