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文化丛书第一辑:千年文脉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地域文化 > 宁波文化丛书第一辑:千年文脉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1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2617917
作者:方同义出版社:宁波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编辑推荐
方同义编著的《千年文脉(浙东学术文化)》是一本通俗的文化读物,侧重反映对宁波发展**影响力、**代表性的学术文化。编排图文并茂,文字通俗易懂,集知识性与文学性、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为大众提供了一张文化寻根的导游图,以及一杯安顿旅者心境的下午茶。 
内容简介
方同义编著的这本《千年文脉(浙东学术文化) 》分“月湖与浙东学术”、“浙东学术初创”、“浙 东朱学”等八部分。第一部分为综述,以月湖为视角 ,将之定义为浙东学术的摇篮,以此为基础概述了浙 东学术的发生、发展及特点。其余各部分将浙东学术 中所包含的各部分分别论述,以人物为线索,将朱学 、心学等的传承延边及成就一一叙述。
作者简介
方同义,1952年生,诸暨市人。1982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政史系,并留校任教。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硕士课程结业,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做高级访问学者。1994年任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1995年调入宁波大学。2000年任正教授,担任宁波大学马列部负责人,2004年起任宁波大学政治系主任。曾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长,硕士生导师,硕士点负责人、研究生督导等。系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浙江省儒学学会常务理事。2002年被宁波市人民政府授予宁波市高校首届名师称号。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迄今已出版学术著作八种,其中代表性著作有《合理性的询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6月版)、《中国智慧的精神》(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版)、《中西文化比较纵横谈》(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等;在《哲学研究》《学术月刊》《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目  录
总序  唤醒宁波的文化之魂
璀璨月湖  浙东学术的摇篮
千年文脉
  一  缘起杏坛——浙东学术初创
  二  再识性理——浙东朱学之兴起
  三  人贵此心——浙东心学之辉煌
  四  博采众说——浙东文献学之成就
  五  究本于史——浙东史学之拓展
  六  家学传承——四明学术世家采撷
  七  余音不绝——未完结的结束语
参考文献
前  言
唤醒宁波的文化之魂 ◎何伟 (一) 中国的古城实在不少,若论我国沿海最早的文化 古城,只要稍稍具备历史地理的眼光,都会聚焦宁波 ——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点。
这座从远古走来的名城,河姆古渡的骨哨一吹就 是七千年,展开了一幅幅风云际会的历史长卷。翻开 谭其骧先生主编的《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不难发 现宁波在我国沿海各大城市中的“早熟”:当宁波沐 浴河姆渡的文明曙光时,我国海岸线上的先民基本还 处于文明的空白处;当宁波先秦时期设县建制,广州 还是邻近番禺的宁静村庄;当宁波唐代建州(相当于 今天的地级市),已是“海外杂国,贾舶交至”的繁 华城市,此时的上海还只是一个海滨渔村;宋代的宁 波已是我国闻名国际的四大港口城市之一,天津还是 名不见经传的一片滩涂;及至近代宁波作为“五口通 商”被迫开埠,青岛、大连等城镇化才刚刚起步,更 不必说改革开放后才崛起的深圳了。
如此“炫耀”的类比,无意仰己抑人。只想说明 ,以商城闻名的宁波,其实是隐身的文化重镇。其文 化价值和地位,显然是被低估了。仅以中华文明源头 之一的河姆渡为例:其制陶、稻谷和干栏式建筑的发 现,修正了我国学术界总把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民族的 唯一摇篮的定论,确认了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另一个 发源地。其出土的代表海上活动的六支桨,印证了宁 波先民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先驱,为我国台湾 和太平洋岛屿的文化作出历史性的贡献。澳大利亚悉 尼市迪米蒙地电影制片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拍摄了一 部记录太平洋沿岸历史的影片,其序幕就是从河姆渡 开篇的。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东发学派的创始人是黄震。
黄震(1213~1281年),字东发,学者称于越先 生,南宋庆 元府(今宁波)慈溪县鸣鹤乡古窑(今洋山乡黄家村 )人。他 是南宋后期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是四明地区传播研 究朱学的 一个重要代表人物。
黄震的祖先由温州乐清迁人慈溪,至黄震时已历 经七世,约 二百年。
黄震家境贫寒,却勤学苦读。他幼承父教,熟读 “四书”,理 宗端平元年(1234年),就读于余姚县学。三年春, 他又求学于 鄞县学宫,师从朱熹三传弟子王文贯。一年后,黄震 开始以教书 为生,同时也从事一些农业劳动。理宗宝佑四年 (1256年),乡 试屡遭失利的黄震终于考上进士,可说是皇天不负苦 心人。这 一年,他已经四十四岁。
由于黄震早年备尝生活之艰辛,对下层社会的生 活有切身 体会,所以日后为官,亦多能体察下情,有救民之实 政。理宗开 庆元年(1259年),待阙三年后,黄震被授迪功郎, 出任平江府吴 县尉,自此开始其仕途。由于他勤于政事,力克弊政 ,所任“皆 有声”。
元灭宋后,他隐居山林,誓不仕元。关于黄震隐 居之事,全 祖望说得很详细:“晚年自官归,复居定海灵绪乡之 泽山,榜其 门日泽山行馆,其室日归来之庐。已而侨居鄞之南湖 。又迁居 桓溪,自署杖锡山居士,不久又避地同谷。”兵荒马 乱,居无定所, 为躲避元军的追杀,黄震四处迁移,后来隐居于城东 宝幢山中。
五年后,忧愤而死。
黄震为官,能关心民间疾苦,视名利如浮云,刚 直不阿,清介 自守,品格高尚,宋亡之后,又隐居不仕,体现了一 个士大夫的崇 高气节。其生前就有人将其誉为“以经术、行谊、政 业为江南名 卿”,黄震死后,学者为纪念他的业绩,在泽山附近 建书院祀之。
黄震学术虽以朱学为宗,但他为学博洽,精于经 史,于经 学、理学、史学多有建树,其著述流传至今的尚有四 种:《黄氏日 抄》九十七卷,《古今纪要》十九卷,《古今纪要逸 编》一卷和《戊 辰修史传》一卷。
黄震的学术师承和渊源主要来自朱子,又及吕祖 谦、张拭之 学。全祖望认为黄震系朱门四传,是四明地区传播和 发扬朱学 的功臣。全氏认为,黄震对朱学的传承,一方面纠正 了朱熹后 学的注疏训诂倾向,深入探寻朱学精义;另一方面以 求“心之所 安”的独立思考,阐发自己的一得之见,因而使“徽 公瓣香为之 重振”。
黄震是一个正宗的理学家,在南宋末期风雨飘摇 、积弊成堆 的社会形势下,他提出了一些改革弊政、振兴国势的 积极主张。

 宁波文化丛书第一辑:千年文脉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