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老子的生命真言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修道---老子的生命真言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4323451
作者:王邦雄 著出版社:海南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1月 
编辑推荐
大智•大象•大美,老子的生命真言,台湾学者论道——体味不同的国学传统观念。
老子说:“出生入死。”
生是什么都有,死是什么都没有,所以,生死是人生的大关。
问题是,生死是对双胞胎,有生就有死,没有人可以避开、逃过。
破解之道,就在不为死亡留下余地。
当“生”已在心拔除的时候,“死”就会远离。
此之谓青春永驻,此之谓长生不老。 
内容简介
而可道可名,却由知善知美而来。老子所说的“知”,主体在“心”,本质是“执”,心知执著善之所以为善,与美之所以为美的价值标准,而责求天下人符合我执定的标准。问题在,这一美善的标准,却是心知的执著,与主观的偏见,并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实则,回归每一个人的生命本身而言,每一个人都有自家的善,与自身的美,把标准定在自己,而把跟我们不同的人判为不对,这是人世间*的傲慢与偏见。把本来相对的对,推向*化,所谓的意识形态就此形成。
化解之道,就在拆除自己心里的监牢,从自我禁闭中走出来。我放下我的对,我才会肯认你的对;我忘记我的好,我才会看到你的好。所以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第三十八章)我不以为自己有德,我才真正的有德,且是更崇高的德。
总说,老子《道德经》,这一部堪称质量最高的智慧宝典,留给我们的就是“无”的形上智慧。别看道体冲虚,却妙用无穷,有如水库冲虚,水注入它不会盈满,水倒出它也不会枯竭,不用担心它会挤爆或被掏空,所以台风豪雨不必调节泄洪,引水灌溉也无须分区轮流。吾心致虚守静,一者可以无限的包容,二者虚静如镜,可以观照万物。“万物静观皆自得”(程明道语),在吾心静观之下,万物可以回归自然,活出自家的美好。这就是道家式的“生”,我以“看”你的方式来“生你”,此所以人间恋爱中的男女,最动人心弦之处,就在对方的眼神中获得新生与再生。
作者简介
王邦雄,1941年生,台湾云林人。台南师范大学国文系、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毕业。197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历任文化大学哲学系所、淡江大学中文系。现任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儒道之间》《修道:老子的生命真言》《修真:庄子的生命本质》《韩非子的哲学》等书。
目  录
老子道
序 《老子道》、《生死道》
开场白
第一讲 人生的困苦何在?
第二讲 为什么我们流落天涯?
第三讲 人生总在相互牵引中同归沉落
第四讲 让每一个人回归他自己
生死道
第一讲 婴儿永不受人文的伤害
第二讲 不给死亡留下余地
第三讲 水的高贵就在它承担卑下
第四讲 虚无的妙用无穷
人间道
序 《人间道》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二讲 为什么我们流落天涯?
  因为我们去追求名,追求利,追求人家的肯定,追求人家的恩宠,我们就流藩天涯,在人海中漂于白。不因为你有家庭,有工作,就不漂泊的——我们就在家庭和工作中漂泊。
  我们上次说的是“人生的困苦何在?”,人生是有困才有苦,所以娑婆世界并没有监牢,监牢是在我们的心里,是我们把自己关在心里面的。我们的心执著很多东西,然后把自己的生命关在心知的监牢里,而让自己受苦受难。我们是从这里来说人生的困苦何在,也讲了第二章和第十二章,今天我们要讲第三章和第十三章,主题是:“为什么我们流落天涯?”。
  知美知善来自“尚”贤“贵”货
  第三章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贤是贤德,贤德是名,难得之货则是利;尚贤是崇尚名,贵难得之货是看重利。老子是否反对贤德和财货呢?财货还是身外之物,但反对贤德却在《道德经》也讲不过去的。如果这样,中国道家一点都不可爱了,竟然反对贤德。我们要了解这里的问题不出在贤与货,在老子的反省中,民所以要争盗,要争贤名,要盗难得之货,所谓“争名夺利,欺世盗名”。道家发现那个争和盗,才是时代的病痛所在,因为大家都被卷入名利争逐的浪潮中。所以他先从争和盗来反省,而不是从贤德和财货来反省,贤德财货本是无罪,但一讲究贤德,天下人民就去争了,一看重财货,天下人民就不择手段去盗取了。所以问题的重点不在贤和财货,而在尚和贵一崇尚和尊贵。
  这点就如第二章所说,问题不出在美跟善,美善没有什么好反对的,它们是个价值。问题是出在通过我们的心去知、去执著它们;执著善和美本来也没有不好,“择善固执”怎么不好?一生是美的追寻有什么不好?问题在人执著自己的形象、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来决定什么是善,什么是美。和我不同的便不善不美,问题出在这里。追求美善没有问题,但把美善的标准定在自己的身上,定在自己的阶级、肤色、宗教信仰上,如此与我不同肤色、宗教信仰、阶级的人,便失去了他们的存在价值,似乎也失去了存在的权利,问题在此,所以圣人要“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
书摘插画
插图

 修道---老子的生命真言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