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玄奘密码——中国精神的追寻之旅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CCTV玄奘密码——中国精神的追寻之旅

  • 版 次:1
  • 页 数:347
  • 字 数:320000
  • 印刷时间:2009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2195622
作者:张讴 著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09年06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实地考察中撰写出来的。本书的印度部分写于新德里,中亚部分写于塔什干,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部分写于伊斯兰堡,国内部分写于北京。
作者写这部书的初衷,就是试图还原一位真实的玄奘,让读者认识到玄奘是一位有血有肉的高僧,一位具有坚韧精神的行者和具有高度智慧的佛学大师。每当作者行走在玄奘之路上,考察玄奘曾经拜谒的佛教圣地和求学之地时,使命感都会从心里油然而生。
本书中的图片,除了少数馆藏文物图片由博物馆提供外,全部由作者在考察中拍摄。
作者简介
张讴,中央电视台首任驻印度首席记者,高级编辑,印度文化专家,现为央视驻欧洲中心站(伦敦)记者。张讴著有《印度文化产业》、《行走在大神:中间》、《与玄奘同行》、《流动的旋律》、《感情的时间》等图书。自1991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丝绸之路研究课题后,一直致力于
目  录
序“玄奘精神”为何不会湮灭?
篇一 从出生到出发
 (1)玄奘故居
 (2)白马寺与龙门石窟
 (3)游学成都
 (4)西行求法的动因
 (5)从长安到凉州
篇二 隐渡出境
 (1)瓜州与唐玉门关
 (2)穿越生死之地
 (3)《唐僧取经图》与《西游记》
篇三 从高昌国到龟兹
 (1)玄奘与高昌王
 (2)阿斯塔那
媒体评论
这是我们自己家里的事,我们应该了解他(玄奘),就像了解我们自己一样。   ——冯其庸   玄奘之路,是一次心灵荒漠的自我治愈,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文艺复兴。   ——王石   走玄奘的路,悟自己的道……,忘记玄奘是可耻的。   ——周国平   思想家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篇一 从出生到出发
  (1)玄奘故居
玄奘生于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这是一个很平常的中原地区村庄。老街两侧排列着平顶砖房,有些新建筑贴着白瓷砖。玄奘故里是全村最显眼的建筑。铁栏杆旁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有赵朴初居士题写的“玄奘故里”。迈上石阶,迎面是刻着“六尘六识”的影壁墙。绿色植物爬满影壁的边缘。左侧有一眼古井,据说开凿于北齐年间。井水清澈,可以饮用,被誉为“千年古井”。
古井旁边的皂角树与槐树相依而生。槐树根部长出了两个造型奇特的树瘤。一位姓曲的老人对我说:“那是一条龙,一只凤。我们把这两棵树叫皂角树抱龙凤槐。皂角树是在古树根上长出来的。当年玄奘西天取经前,用手摸着树干说,我西天取经,你就向西长,我取经回来,你就向东长。玄奘西天取经后,树干每年都往西长,有一年,树干突然向东长。玄奘的弟子奔走相告,说法师回来了。没过半年,玄奘就回到了长安。”眼前的这棵皂角树果然是那种姿态。民间故事映了民心向背。景物联想和赋予含义一直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
慈恩堂是玄奘故居的主要建筑。后院西厢房是唯一的老房子。女导游说,西厢房是玄奘母亲宋氏的居室。后院是佛光寺遗址,可以追溯到唐神龙元年(705),是唐中宗李显为了纪念玄奘而颁旨修建的。现在看不到任何当年遗物,附近一段厚土墙却给人一种沧桑感。
玄奘的父亲陈惠(一作陈慧)曾经担任过陈留(在今河南)和江陵(在今湖北)县令。他看到官场腐败,国事日非,便返回乡里,过起了躬耕读书的生活。陈惠和妻子宋氏共育有三男一女,玄奘最小。陈惠的女儿嫁于瀛州(今河北省饶阳县)张氏。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陈惠崇尚儒学,这种家风培养了孩子们的谦逊性格和读书习惯。在崇佛年代,佛教无疑是社会的最高信仰。玄奘的二哥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当和尚,法名长捷。
虽说玄奘的出生年月有点混乱,其成长轨迹却十分清晰。玄奘俗姓陈,本名祎(yi),5岁丧母。这一伤心事似乎使玄奘一下子懂事了。陈神8岁那年,父亲陈惠在家里讲授儒家经典《孝经》。在讲到曾子避席时,玄奘立刻离席肃立。父亲问其何故,他回答:“曾子听到老师的教诲就要避开座席,我今接受慈父指教,岂敢安坐。”古人学习都是席地而坐,避席就是站立起来。儒学思想培育了玄奘的谦恭、坚韧、好学不倦的品行,并在玄奘心里留下了忠君爱国的烙印。
书摘插画
插图

 CCTV玄奘密码——中国精神的追寻之旅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