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唐史演义(下)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唐史演义(下)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3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1570812
  • 丛书名: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作者:蔡东藩出版社:知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3月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上迄秦汉,下至民国,两千年的中国历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它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历史的通俗演义。作者在写作的时候秉承“主本信史,旁征野史”的理念,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叙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本书是《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书之一的《唐史演义(下)》。
  本书讲述从“第五十一回 失潼关哥舒翰丧师 驻马嵬杨贵妃殒命”到“第一百回 徒乘舆朱全忠行弑 移国祚昭宣帝亡唐”的历史。安史乱起,唐玄宗仓皇西走之事,历述唐朝由盛转衰直至朱温篡唐之后续诸事件,重点交代了大唐王朝衰亡之三大历史教训中的阉祸(即宦官擅政,挟制天子)与藩镇祸(即军阀混战,割据一方,终于篡夺中央政权)。大唐盛世终至灭亡,从根本问题上解决起来,实自宫闱淫乱,造成种种恶果……
作者简介
  蔡东藩(1877-1945),字椿寿,号东藩,浙江萧山人,**的历史学家和演义作家。他自幼聪颖好学,儿时即读《资治通鉴》等史书,时人称为“神童”。蔡东藩14岁中秀才。1910年进京朝考以优入选,第二年春赴福建以知县候补。因不满官场恶习,数月后即托病回乡,其后长期以写作和在小学教书为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辗转避难,长期流离在外,于1945年3月5日逝世。
目  录
第五十一回 失潼关哥舒翰丧师驻马嵬杨贵妃殒命
第五十二回 唐肃宗称尊灵武 雷海青殉节洛阳
第五十三回 结君心欢暱张良娣 受逆报刺死安禄山
第五十四回 统三军广平奏绩 复两京李泌辞归
第五十五回 与城俱亡双忠死义 从贼堕节六等定刑
第五十六回 九节度受制鱼朝恩 两叛将投降李光弼
第五十七回 迁上皇阉寺擅权 宠少子逆胡速祸
第五十八回 弑张后代宗即位 平史贼蕃将立功
第五十九回 避寇乱天子蒙尘 耀军徽令公却敌
第六十回入番营单骑盟虏 忤帝女绑子入朝
第六十一回 定秘谋元舅除凶 窃主柄强藩抗命
第六十二回 贬忠州刘晏冤死 守临洺张伾得援
第六十三回 三镇连兵张家覆祀 四王僭号朱氏主盟
第六十四回 叱逆使颜真卿抗节 击叛帅段秀实尽忠
前  言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名较盛,又经十余载之征文考献,凡五代时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尽流传,据以参证,应得精详。况草创者难为力,润色者易为功,得新掩旧,可不待言。然议者犹讥其用字奇涩,未免不文,刊削诏令,不无太略,甚矣作史之难也!
媒体评论
  自从1916年,蔡东藩的《清史演义》出版后,便立刻风靡海内外,并多次再版,累计销量超过千万册。据说毛泽东很爱读蔡东藩的历史演义,顾颉刚、二月河等历史学家和作家也非常推崇这套历史读物。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文宗意虽少解,但不免迁怒路隋,竟令他代德裕职任,罢德裕为宾客分司,擢李仲言为翰林侍讲学士。仲言改名为训,隐然有训诲的寓意。太觉厚颜。御史贾慷,褊躁轻急,与李宗闵郑注友善,夤缘为相,得继路隋后任。餗喜出望外,忽夜梦见亡友沈传师,嗔目与语道:“君可休了!奈何尚贪恋相位?”说着,复兜胸一掌,将慷击醒,吓得慷浑身冷汗,起坐待旦,特备肴私祭传师。亡友好意示梦,岂为渠一餐耶?越数日,复梦见传师道:“君尚不悟,祸至无悔。”一面说,一面摇手自去。悚尚欲追问,被传师一推而寤,默思亡友垂诫,少吉多凶,意欲辞职归里,晨起与妻妾等谈及梦兆,女流有何见识,都贪恋目前富贵,争说梦兆无凭,何足深信?慷亦辗转寻思,自以为有恃无恐,不至罹祸,遂安心任职。居高官,食厚禄,拥着娇妻美妾,坐享太平。怎晓得祸福无常,一念因循,竟至后来灭族呢?凡身婴夷戮诸徒,往往为贪心所误。
  忽京城大起谣言,谓郑注供奉金丹,是由小儿心肝,采合成药,慌得全城士庶,统将小儿藏匿家中,不令外出。注也觉奇异,拟将此事架陷仇人杨虞卿,奏称由虞卿家人捏造出来。虞卿正为京兆尹,凭空受诬,被逮下狱。李宗闵亟为救解,由文宗当面叱退。注与李训,又交谮宗闵,竟贬宗阂为明州刺史,虞卿亦受谪为虔州司马。训欲自取相位,因恐廷臣不服,先引御史李固言,同平章事。郑注亦得受命为翰林侍读学士。注与训更迭入侍,均为文宗规划太平,首除宦官,次复河湟,又次平河北,开陈方略,如指诸掌。语非不是,奈不能力行何?文宗本隐嫉宦官,只因无力驱逐,不得已含忍过去。又尝虑二李朋党,互相倾轧,每与左右谈及,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至是得训注两人,奏对称旨,又非二李党羽,遂大加宠任,倚为腹心。训注无仇不报,凡有纤芥微嫌,不是说他贿通中官,就是说他党同二李,非贬即逐,殆无虚日。又恐王守澄权焰薰天,一时摇他不动,特设一以毒攻毒的计策,劝文宗引用五坊使仇士良,令为神策中尉,隐分守澄权势。引虎逐狼,祸且益甚。士良本与守澄有隙,乃与训注合谋,提出一个大题目来,削除凶孽。看官阅过前文,应知宪宗崩逝,实是不明不白,宫廷内外,已俱疑是王守澄陈弘志等所为,一经仇士良证实,便拟追究前凶,借伸义愤。题目恰是正大。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唐史演义(下)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