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家教方法 >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5年04月01日
  • 开 本: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2231509
作者:关承华 乾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04月 
编辑推荐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日前出版。这是一部关注家庭教育,关注青少年成长的书。作者是一位从教近30年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家长。她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出发,结合了自己工作实践中的大量案例,剖析孩子们的烦恼,解答家长们的困惑,帮助化解孩子眼中的“更年期”家长,父母眼中的“青春期”孩子之间的矛盾,为孩子与家长的沟通、理解架起了一座“心”的桥梁。

 
内容简介
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今天的社会环境对孩子们的影响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和想象,而作为社会大环境的细胞家庭,更直接点说父母对孩子们成长中的缺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个性品质,总能从家长身上找到根源,无论是勤奋、宽容、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还是懒散、自私、不负责任的不良品格,都不是孩子本身所固有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最近距离、最直接的榜样就是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孩子身上的优点、美德是您给的;同样,孩子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您也难辞其咎。我还是坚持:孩子本无过,家长的影响和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助推力,至于向哪个方向推,就取决于家长的自身素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了。
  “理解”已经进入了一个较深的境界,它包含了解、接纳、宽容及换位思考等等诸多内容,而我认为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了解”,了解对方的想法,了解对方的心理,了解对方的苦衷,了解对方的要求,了解对方的……,真正了解了,理解会油然而生。所以我建议家长们放下长辈的尊严,从了解孩子入手,真正了解了,才能达成相互的谅解,在沟通与交流中求大同存小异,也许会收到家长舒心,孩子满意的效果。
作者简介
关承华 海淀区育英中学(分校)高级教师。从教30年,担任班主任25年,海淀区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海淀区班主任学科带头人。2003年荣获“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一等奖”。多年致力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形成了受学生欢迎,被家长认可的一系列
目  录
代序——让每一个孩子成才(周洪宇)
序——告诉读者(杨颖)
初衷
第一章 不都是孩子的错
一 是好父母,不一定是好家长
二 孩子身上一定有家长的影子或家长教育的痕迹
个案一 单亲家庭照样出好孩子
个案二 好孩子让家长教坏了
个案三 管坏了的孩子比惯坏了的孩子好管
结束语
第二章 了解孩子是教育成功的首要条件
一 理解必须有了解作前提
个案一 “您还没有老师了解我呢”
个案二 要把孩子的感受考虑进去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是好父母,不一定是好家长

“现在的孩子,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只知道享受,不知道感恩;只知道让别人为他着想,不知道该为他人着想;只知道爱他是天经地义的,不知道爱父母也是应该的。”

——现代教育报《我们的下一代最缺什么》

读完上面一段文字,让人觉得今天的孩子简直就是大逆不道,甚至不可救药了,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父母和老师们的眼里就是一群危险分子,急需我们这些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师的成年人去拯救。于是家长们困惑:“这些孩子都怎么了?”老师们叹息:“孩子越来越难管,老师越来越难当了!”教育专家们呼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而作为从教近30年,和成千上万学生、家长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老师,我却要发自肺腑地大声疾呼:这不都是孩子的错!唯物史观不是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吗?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今天的社会环境对孩子们的影响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和想象,而作为社会大环境的细胞——家庭,更直接一点说——父母,对孩子们成长中的缺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 是好父母,不一定是好家长

父母和家长还有区别吗?有,这是我在多年教育实践中逐渐意识到的。

我的一个学生,父母在国外,对孩子只在经济上保障供给,其他一切都由姨妈和姨夫负责,显然在承担家长责任的是她姨妈,而非父母。

我的另一个学生,父母离异,母亲在监狱服刑,他的一切由姥爷管理。显然,姥爷是他的家长。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