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养老金隐性债务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通俗读物 > 中国公共养老金隐性债务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228
  • 字 数:200000
  • 印刷时间:2008年04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5870659
  • 丛书名: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
作者:边恕 著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4月 
内容简介
当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养老金制度改革。改革的共同点是将传统的现收现付融资模式转变为基金积累融资模式。而养老金制度转型成功与否,是与准确核算原制度下的隐性债务规模以及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密切相关的。所谓公共养老金隐性债务(简称为养老金隐性债务或隐性债务),就是在现收现付融资模式下,养老金系统所负有的对缴费劳动者进行养老金给付的债务。隐性债务的总额等于现收现付融资模式停止时,需要在将来逐步向目前退休者和曾在或正在现收现付制下缴费的在职劳动者兑现的养老金给付现值。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养老金制度方面进行了几次重大改革,已确立了部分基金积累的融资模式,这意味着中国也同样无法回避公共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由于公共养老金隐性债务是关系到新的养老金制度能否最终确立的关键性问题,同时目前国内外在该领域尚无形成体系的研究,因此本书的研究就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书以公共养老金隐性债务规模的测算、中国现行的解决办法以及构建新的隐性债务解决方案为逻辑中心,从养老金制度融资模式转型与隐性债务产生的理论分析入手,在理论上探讨了影响隐性债务规模的几大因素。进而将影响养老金隐性债务的参数加以扩展,同时利用世界银行开发的PROST软件,测算了中国2001~2050年每年的隐性债务规模,并就其变动趋势加以分析。最后,提出以推迟退休年龄、提高缴费率和收缴率以及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组合方案,来彻底解决公共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的结论。
目  录
序言
第一章 养老金制度及隐性债务的相关研究述评
 第一节 养老金制度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第三节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公共养老金隐性债务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公共养老金融资模式的运行机理
 第二节 公共养老金隐性债务构成与测算的理论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共养老金隐性债务的产生
 第一节 中国公共养老金制度演进的经济学分析
 第二节 中国公共养老金社会统筹收支状况分析
 第三节 中国公共养老金制度改革成效与隐性债务显性化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养老金制度及隐性债务的
相关研究述评
  第一节 养老金制度的基本理论
  一、养老金制度的变迂及其内涵
(一)养老金制度变迁
诺斯(1990)说过,制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建立一个人们相互作用的稳定(但不一定是有效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①由此而论,不确定性的存在可以说是制度由此产生的最初缘由。假如人们能够通过某种他们约定的合作方式而减少各自面临的不确定性,并改进合作各方的福利状况,那么,这种合作的规则就会形成制度。养老金制度就是在这种利益各方长期博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最初的养老制度产生于工业革命之前,由于传统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很难形成国家管理下的统一的养老制度,因此民间自发地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养老制度——家庭养老,即上一代人通过对下一代人的抚养,来获取老年后从下一代人那里得到赡养的权利,以消除老年后生活的不确定性。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迅速发展,在社会分工细化的同时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动摇了家庭养老的基础。国家出于消除社会发展不确定性(是否动荡)的目的,建立起国家养老金模式;而劳动者也通过这种养老模式消除了老年后是否能获得赡养的不确定性。20世纪70年代之后,由于人口结构的老化,发达国家的国家养老金模式在资金方面出现了入不敷出的局面。为解决养老制度运行及社会稳定方面的不确定性,各国纷纷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在原有的国家养老金模式的基础上,调动企业、劳动者的积极性,建立各种类型的补充养老金制度,最终形成多支柱体系的社会养老金模式。社会养老金模式更加强调全社会在养老方面的责任,激励机制得到了强化。这一模式有利于消除劳动者能否获得足额养老金方面的不确定性。
  ……

 中国公共养老金隐性债务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