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生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生育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10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9703229
  • 丛书名: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学术文库
作者:李树茁 等著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编辑推荐
  本书利用深圳实地调查数据,在揭示农民工的生育讨论网络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从社会网络视角实证分析了农民工的婚姻、生育和避孕观念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本书的研究结果对把握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工的社会价值观与行为的变迁,促进城乡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制定有助于农民工观念与行为现代化的公共政策,推动城乡人口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人口社会学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总结。利用深圳实地调查数据,在揭示农民工的婚姻、生育和避孕讨论网络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从社会网络视角实证分析了农民工的婚姻、生育和避孕观念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本书的研究结果对把握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工的社会价值观与行为的变迁,促进城乡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制定有助于农民工观念与行为现代化的公共政策,推动城乡人口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本书把社会网络理论与分析方法,尤其是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应用于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公共管理研究,不仅丰富了公共管理学、社会学和人口学的交叉研究方法,而且有助于解决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现实问题,对推动社会网络研究的深入发展有积极的理论价值。
本书可以为社会学、人口学、管理学等有关社会网络、农民工等问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辅助教材使用。
作者简介
李树茁,陕西西安人,1991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系统工程博士学位。现任西安交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与博士生导师、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兼任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口与资源研究所兼职教授、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几个重要概念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数据与方法
第二章 生育观念与行为研究
 第一节 一般人群的生育观念与行为研究
 第二节 流动人口的生育观念与行为研究
 第三节 农民工生育观念与行为变迁的理论解释
第三章 社会网络的研究与应用
 第一节 社会网络研究的起源与相关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第三节 社会网络在人口社会学中的应用
 第四节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相关流动人口问题研究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中国正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虽然中国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一度限制了人口流动,但适应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1984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允许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的规定,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原有的格局正在逐渐被打破,正如西方发达国家一样,中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农民工这一新兴的社会群体。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已达1.18亿人(国务院研究室,2006)。在未来,农民工还将在较长时期内长期存在,其规模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3)。对于农村劳动力来说,乡城流动仍然是一种向上的社会流动。由于乡城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和政策的限制,大多数农民没有更多的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机会和渠道,最理想的获得城市居民身份的渠道是参军和上大学。研究表明,只有近1000万的农民通过这两种渠道获得城市居民身份,仅占9亿农村人口的1%(陆学艺,2004)。因此,即使曾受城市社会的歧视,大量的农村人口依然不断地进入城市寻求工作。进入城镇已成为农民借以提高自身地位的一种重要方式(彭庆恩,1996)。有学者指出,农民工的流动具有三重含义:一是在地域上从农村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较发达地区流动;二是在职业上从农业向非农产业流动;三是在阶层上从低收入的农业劳动者阶层向其他收入相对较高的职业阶层流动(李培林,1996)。
 ……

 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生育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