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转换因子评价的城乡区位论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各部门经济 > 土地转换因子评价的城乡区位论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09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30201218
作者:余亮,柴崎亮介 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以黄河中游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土地有关的各种自然、经济社会因子分析,尤其是论证市场、城市区位条件下的土地特性,尝试建立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来保证政策的实施,并促进各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内涵是在兼顾评价各种相关因子的基础上,突出考虑城乡区位因素的评价方法。
本书选择国家经济建设中比较突出的环境与生存、发展与安定的课题为研究对象,研究所取资料、数据均直接来自于社会发展的实际,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示范作用,可供地理、资源环境保护、信息和农林业等有关专家学者参考;亦可作为有关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和制定提高土地转换资金利用效率相关政策的依据。
目  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全书研究构成图示
第一章 环境重建中的土地转换作用及其城乡区位因素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
1.3 已有研究和本书的特点
1.3.1 全球资源-环境问题和宏观土地资源利用
1.3.2 土地生产力和水资源的利用与评价
1.3.3 环境支援、城乡-体化体系及社会经济视角的评价
1.4 研究的区域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区域
1.4.2 研究的方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环境重建中的土地转换作用及其城乡区位因素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延续的必要条件,土地资源是一定时间空间的产物,具有强烈的区位特征。由于地球上土地资源数量的不变性和土地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特点,土地资源利用上的变化都将引起世界的关注。本研究就是在如下的背景下展开的。
(1)世界的发展与问题。当前,世界性的人口增加和迁移以及发展中国家贫困层的扩大,加剧了粮食需求的旺盛势头,而由此带来的是森林砍伐、草地破坏和农业用地超常开垦等的不断扩展倾向。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土地减少、人口集中的现象趋于加速,也使得诸如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的环境退化、环境污染等现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现象表明,环境问题不仅与人类的发展进步,更与人类的牛存紧密相连,而环境问题又与时空上的土地资源利用息息相关。
(2)中国的现实与责任。中国属于世界的一员,近30年来中国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在这种巨变中不可否认其背后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牺牲生态环境、片面追求短期效应以及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现象。解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就像每年春季中国北方受到的沙尘暴一样,现在已非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之事,它已超越区域、国界,变成与世界安定紧密相连的课题,需要世界的通力合作、国家内部的相互支持。“现在中国的人口规模和其增加值,以及经济上的惊人发展,不但会对国内的生态系统,而且可能给整个全球环境带来影响”(世界资源研究所,1994)。然而,人们看到高速发展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发展带给地球的负面影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
(3)黄河流域环境问题的典型意义。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在中国具有典型性,属于社会经济发展中环境与生存的范畴,它的形成决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是长时间人类过度活动和单一性土地依存的结果,是该地区市场经济不活跃、城乡联系不紧密的显现。因此,要解决黄河流域环境的继续恶化问题,根本上要考虑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改变增长方式。
(4)土地转换的积极作用。认识中国全境,特别是西部地区实施的西部开发和“退耕还林”政策,与一般或历史上人类处理土地的荒废方法不同(图1-1),是人类重新显示对自然环境实施调控、重建的决心和机会。以“退耕还林”为主的土地转换本身不是目的,而人类最终能与自然和谐地共生·共存才是真正的目的。这样,中国正在实行的“退耕还林”实践如果能够得以引导成功的话,必将对构建未来世界环境新秩序做出新的贡献。
  ……

 土地转换因子评价的城乡区位论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