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 儒家与族谱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家国情怀 儒家与族谱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7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4846588
  • 丛书名:华夏文库
作者:岳晗 著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7月 
内容简介
  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族谱依然被今人关注着。它与正史、方志并称为中国古代历史的三大支柱。在历史上,它发挥着保存资料、教育族群、寻根认同等重要作用。
目  录
一 缘径探幽看演变
1族谱的概念
2族谱的前生
3族谱的演变
二 条分缕析显异同
1玉牒
2统谱
3宗谱
4支谱和房谱
5家谱
三 提纲挈领明宗旨
1谱名
2谱序
3凡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3.族谱的演变
  到了宋代,谱牒开始出现了重大变革。苏洵和欧阳修都提出了全新的编修原则和体例。在编纂谱牒时,他们都采用了小宗之法,即世系上追溯到始迁祖或者五世祖。而皇家在编纂族谱时,则往往采取大宗之法,即将家族世系一直追溯到血缘始祖或者受姓始祖。欧苏的谱学思想和续谱原则、体例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至此,真正意义上的族谱才开始出现。宋元时期
  宋代之后,官方依然主导皇家谱牒的编纂,同时积极鼓励民间族谱的编纂。朝廷认识到,儒家提倡的孝道、礼乐和宗法等思想,有利于安定秩序和维护统治。1205年,宋宁宗颁下诏令,鼓励民间修纂族谱,力保家族绵延不绝。因此,族谱的编纂主要由民间人士来进行。续谱的目的已由选官和婚配转变为尊祖敬宗、和睦族人。此后的朝廷大都鼓励民间私修族谱。在上述的族谱编纂过程中,儒家的历史意识、重生思想得以体现和贯彻。
  族谱编纂流行的宋代
  从宋代开始,由于官方提倡,民间续修族谱开始流行,目的是“尊祖、敬宗、睦族”。以徽州地区为例,儒学对于当地族谱的编纂起到了推进作用。宋代儒学家张载认为,在遥远的古代,先王制定了宗法制度,人们知道尊祖敬宗。到了后来,宗法制度被废除,由于谱牒的存在,人们还知道尊卑、亲疏之分。等到续修谱牒的制度被废弃,人们往往不知道祖先何处来,所以家业难以长兴,伦理纲常的贯彻也出现了问题。因此,他认为修谱牒的价值在于安定人心、和睦族群、改良风气。
  对族谱的编纂,程颐、张载、朱熹等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编纂族谱,可以确立嫡庶之别,可以明确财产继承和分配,有利于祭祀祖先。为了给家族内部的贫寒之人以救助,家族大都设置了祭田、书田等共有财产。这些财产可以起到凝聚族群、和睦族人的作用。当时,很多名儒都积极给族谱写谱序。例如,朱熹就曾应学生廖德明的要求,为廖氏族谱作序。
  忽视谱牒编纂的元朝
  元朝并不重视中原文化,官方对于谱牒编纂也不热心,但是民间续谱之风依旧盛行。而续谱的目的也是为了敬宗收族。由于时代久远,元代所修谱牒已经全部散失。因此,也有学者认为,真正的族谱是明清时期才出现的。尽管如此,在元代还是发生了不少和家族有关的故事。

 家国情怀 儒家与族谱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