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教育与包容性社会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媒介素养教育与包容性社会发展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6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5707124
作者:张开,张艳秋,臧海群 主编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6月 
内容简介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判断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作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媒介与社会书系(第三辑):媒介素养教育与包容性社会发展》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媒介素养与包容性社会;第二部分,媒介素养与学科建设;第三部分,媒介素养与政府执政能力;第四部分,媒介素养与媒体的社会责任。
目  录
前言

第一编 专家论坛
E-governance and Social Inclusion in China
Internet Literacy and Digital Native’S Civic Engagement:Internet Skill Literacy or
Information Literacy?
7he Media Literacy Divide?Media Ecology Perspectives on Media Literacy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and Inclusive Social Development
媒介素养的学术坐标:源于媒介研究,超越媒介研究
媒介素养向前看:与“信息素养”和“信息及传播科技”整合
了解新媒介素养:一个理论的框架

第二编 媒介素养与包容性社会
大学生媒介消费与校园舆情的实证研究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三、“涵化理论”与大学生文化需要
  美国学者德弗勒.鲍尔洛基奇曾言:“虽然电视媒介自成一个行业,但已深深地滲透到我们的社会之中,在有限的程度上,已成为我们教育体制的一个部分。”这正好印证了传播学家格伯纳提出的“涵化理论”,他认为电视对人的认知及社会观念的建构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即具有涵化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涵化作用其实就是文化的浸润,主要体现为“共振”效果和“主流化”效果。前者是指当影视作品中的内容和观点与观众所持观点一致或相近时,这一观点则会在观众中产生显著扩大或强化的趋势。后者是指人们在观赏大量的影视作品时,会逐渐认同影视作品中所呈现的主流观点。不论是“共振”效果还是“主流化”效果,都是影视作品中的观点对观众认同的影响或强化。因此,经常观看某一类型电视节目的人,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更认同这类电视节目传递出的价值观念。大学生如果长期在主旋律剧的浸润下,在文化需求方面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反映:“看一场生动真实的影视剧,比单纯的课堂说教有效果得多。”没有人排斥被教育、被感动,但人们更渴望平等的教育和真实的感动。校园里的大学生更是这样,无论是在影院还是在课堂,像《誓言今生》、《便衣支队》、《人间正道是沧桑》、《亮剑》、《士兵突击》这类主旋律题材电视剧作品为大学生的价值构建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场所,用一个更加细腻的、人性的视角去对接“80后”、“90后”所形成的主流价值观,客观上发挥着教育的功能。在这里,大学生感受到剧中人物的生活选择和理想追寻,与主人公一起体会生活的喜怒哀乐,获得了一次寻求人与社会相融与共的生命感受,也找到了一个对人生信念可能产生共鸣的伙伴。
  调研发现,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人生理念或多或少地受过影视剧的影响:认为是“影视剧中真实存在过的民族精英”占38%,位居第一位;认为是“影视剧革命前辈所选择的人生轨迹”占33%,位居第二位。当问及“有必要忠诚和坚守人生信仰’’这一问题时,其中,认为“十分必要”的占40%,位居第一位;认为“有必要”的占37%,位居第二位。在“大学生是否会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愿意为民族、为祖国、为人类的进步付出一切”的问题上,有20%的同学表示“肯定会承担”,有36%的同学表示“也许会承担”。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表达人生理想、坚守人生信仰的影视剧是持肯定态度的,特别喜欢既有思想内涵又制作精美的影视剧。电视剧承载着一种社会交流、情感交流的功能,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沟通的伙伴关系。大学生认为优秀的影视剧应该有“丰富的生活细节、人物的性格冲突、跌宕的故事情节,向人们传达了一种正面的价值观,充满了温暖的情谊,记叙了青年人的成长过程和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

 媒介素养教育与包容性社会发展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