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艺术--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缤纷艺术--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 版 次:5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7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1099638
  • 丛书名: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作者:徐樑, 孙晋诺, 许友超撰写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4年07月 
编辑推荐
  中华传统艺术门类繁多,精彩纷呈。徐樑、孙晋诺、许友超撰写的《缤纷艺术》以趣味问答的形式介绍了与传统艺术相关的知识、趣闻、故事等,涵盖音乐、舞蹈、戏曲、器物、书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门类。在形式上采用一问一答式,提问生动活泼,发读者心中之问,易于激发读者兴趣。例如汉代美女赵飞燕以跳“掌上舞”著称,她真的能在人的手掌上翩翩起舞吗?“唐三彩”包含哪三种基本色彩?它真的只有三种颜色吗?“颜筋柳骨”常用来形容书法刚劲有力,那书法中的“筋骨”具体指什么?唐代书法家张旭的传世名作《肚痛帖》真的是在肚子痛时创作的吗?《韩熙载夜宴图》中为什么会出现五个韩熙载?……本书解答问题时不仅介绍了相关的艺术知识,而且穿插了生动的逸闻趣事。每个问题还精心选配了精美图片,图注信息量丰富,活泼有趣,大大提高了图书的趣味性与可读性。 
内容简介
中华五千年,留下了众多精彩纷呈的传统艺术,每项艺术门类背后都不乏有趣的文化知识点。缤纷艺术分册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内容涉及艺术知识、艺术趣闻、名人轶事等,着意挖掘其中的文化知识,从传统文化的视角进行解答。本书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读物,主要读者对象为青少年。
目  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18 《十面埋伏》的曲子听起来就给人金戈铁马 的肃 杀之气,这支乐曲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十面埋伏》是一首动人心魄的古曲,表现了楚 汉相争、垓(gai) 下之围的场面,凸显了乐曲激烈雄壮、复杂多变、富 于戏剧性的特点, 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曲的代表作。
楚汉之争是秦朝灭亡之后,推翻秦朝的起义军首 领刘邦和项羽为 了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在争斗过程中,英 武善战的项羽一 再刚愎自用、错失良机,刘邦则老谋深算、善用人才 ’逐渐由劣势转为 了优势,并最终赢得了胜利。这场争斗的最后一战即 垓下之围,产生了 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如霸王别姬、四面楚歌等。
垓下决战之际,刘邦的三十万汉军将项羽的十万 之众团团围住。
半夜时项羽突然听到汉营唱起了楚歌,以为楚地已经 陷落;被困的楚 军昕到楚歌,思乡心切,斗志瓦解,纷纷逃散。最终 项羽身边仅剩下 一千多人,决定黎明突围,返回江东。此夜,项王慷 慨悲歌:“力拔山 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i)不 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 若何?”众人泣涕,莫能仰视。虞 姬是—直陪侍在军中的项王爱妾, 她自知难与项王一同突围,便自刎 于军中。项王率八百骑兵连夜突围 外逃,汉军以五千骑兵追击。项羽 与汉军激战数次,逃到乌江边时只 剩下他一人一骑,他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便自刎而 死,汉军取得了最 终的胜利。
有意思的是,对垓下之围的文学和史学记述大多 是站在楚军角 度,以项羽为叙事主体,凸显英雄末路之际的悲壮。
另一首著名的琵 琶曲《霸王卸甲》也是以此为主题的。而《十面埋伏 》的叙事主体则是 汉军,整首乐曲主要表现楚汉两军殊死决战的激烈情 景,因此有一种 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
19 《广陵散》是一首怎样的曲子?为什么“竹 林七 贤”之一的嵇康要在死前演奏它? 魏晋之际的嵇康、阮籍、向秀、刘伶、阮咸、山 涛、王戎七人被称 为“竹林七贤”。关于他们流传有很多故事,嵇康死 前演奏《广陵散》 便是其中之一。
嵇康受钟会的陷害,被司马昭处以死刑。在临刑 之前,他拿起琴 弹了一曲《广陵散》,弹完后长叹一声:“以前袁孝 尼想向我学这首曲 子,我没有传授给他,现在我死了,世间就再也不会 有这曲《广陵散》 了啊!”能够从容不迫地在临死之前弹琴,这本身就 表现出嵇康不同 寻常的气度,他不会在丑恶与黑暗面前流露出任何畏 惧和怯懦。他以 弹琴时的从容不迫昭示了自己生命的高贵。

 缤纷艺术--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