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经济发展长效机制与对策——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各部门经济 > 西部农村经济发展长效机制与对策——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0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30334947
  • 丛书名:科学经管文库
作者:蒲艳萍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2月 
内容简介
《西部农村经济发展长效机制与对策:新农村建设新问题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其主要内容包括: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特点、新趋势;劳务经济发展、资源经济发展对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西部劳动力流动对农民增收、家庭福利、农业生产及农业基础资源配置等影响的微观分析;西部劳务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资源禀赋较好且具有劳务经济基础的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农村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及其对策。 《西部农村经济发展长效机制与对策:新农村建设新问题研究》的读者对象包括在政府部门从事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关的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农村经济等领域的教学与科学研究人员,以及对农村经济发展感兴趣的社会读者。
目  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
1.2 本书研究的主要目的与思路
1.3 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的主要观点
1.4 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的基本内容
1.5 劳务经济与资源经济的含义
第2章 劳务经济、资源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理论回顾
2.1 劳务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
2.2 资源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及趋势
3.1 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体状况
3.2 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 章 绪  论
1.1  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是中央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工农互动的高度对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的重大部署。西部的新农村建设既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由于中国幅员辽阔, 地区间的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巨大差距, 因此, 不同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点与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必须着眼于特殊的区情。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资源。资源禀赋较好且具有劳务经济基础的西部地区如何发展是新农村建设中需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而劳务经济与资源经济的发展脱节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依然滞后的主要原因。劳务经济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带动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相对于资本要素所得, 劳务收入要低得多, 而且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农民随时都有可能失去工作(例如, 2008 年的金融危机造成大量沿海务工人员返乡) 。因此, 单纯的劳务经济解决不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问题, 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城乡收入差距及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化的趋势。资源经济是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的一种模式。资源经济对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经济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 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 经济发展就容易陷入“ 资源诅咒” 困境( Auty ,2001)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且具有劳务经济基础, 但西部的资源优势与劳务优势并没有给西部带来经济优势, 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及城乡收入差距依旧在扩大, 问题的症结在于劳务经济与资源经济发展脱节: 一方面是年复一年的半农半耕的外出劳务, 另一方面是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利用, 或是资源的开发利用并没有给当地农民带来收入的增加; 一方面是劳务经济带来的资金没有得到合理配置和增值, 劳务收入资本化进程缓慢, 另一方面是资源开发所需的大量资金无法筹集, 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或严重滞后。在资本雇用资源的经济条件下, 西部农村地区缺少必要的规模资本, 地方资源的配置权并不掌握在当地农民手中, 资源经济带来的收益多数被外来投资方获得, 产生“富饶的贫困” 现象。劳务经济与资源经济的发展脱节使劳务收入资

 西部农村经济发展长效机制与对策——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