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轮临床——夏氏眼科验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中医 > 五轮临床——夏氏眼科验录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0年10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7541077
作者:夏广坦,夏济勋 编著出版社: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10月 
内容简介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 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长卷,浸润着中华古老文明的中医学就是这长卷中一支美丽的奇葩。眼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无数行医者的辛勤与汗水中不断发展,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与兴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早记载眼及眼病的文字资料可追溯到公元前13世纪的殷代,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刻有“贞王弗疾目”,“有疾目其延”,“大目不丧明”,“丧明”等。由此知道当时已将“眼”这一视觉器官称之为“目”,眼发生疾病称之为“疾目”,眼病导致的视力丢失称之为“丧明”。
  五轮学说渊源于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中有关与脏腑关系的论述,《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明确了眼与脏腑的密切关系,并将眼各部与相应脏的关系概括为骨、筋、血、气、肉、“五体”。后世医蒙在这一理论认识的基础上,观察到眼球形圆运动如车轮之运转,将《黄帝内经》中的“五体”发展演变为五轮学说。
作者简介
夏济勋,男,副主任中医师。自幼随父亲学习中医。曾任石家庄卫生协会针灸、内科、眼科教师。擅长中医眼科,并精益求精;对中医内、外、妇、儿等科有独到的见解,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主要论文有《治疗小儿视神经萎缩验案》《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验方》《治疗急性充
目  录
总 论
 第一部分五轮学说
 第二部分 眼与脏腑的生理关系
 第三部分 眼科基础知识
 第四部分 眼科检查法
各 论
 第一部分 肉轮疾病
  一、针眼
  二、胞生痰核
  三、睑弦赤烂
  四、上胞下垂
  五、胞轮振跳
  六、风牵偏视
  七、鹘眼凝睛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五轮学说渊源于战国末期的《黄帝内经》一书,其中《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说明了眼与脏腑的关系,并将眼各部与相应脏的关系概括为骨、筋、血、气、肉“五体”。后世医家在这一理论认识的基础上,观察到眼珠形圆运动如车轮运转,将《内经》 “五体”称为“五轮”。五轮一词的出现,最早见于唐代《刘皓眼论准的歌》一书,可惜该书散失.现存《太平圣惠方。眼论》书中说: “眼通五脏,气贯五轮”,为最早记载。明末清初的《审视瑶
函》一书中说到: “五轮者,皆五脏之精华所发,名之曰轮,其像如车轮圆转,运动之意也。”五轮学说是根据眼与脏腑相关的理论,把眼从外到内划为胞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五个部分,分属于五脏,分别称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并阐明眼病理和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是中医眼科指导临床辨证施治的一种学说。
1.肉轮。指胞睑,包括眼睑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睑板和睑结膜。胞睑分上、下两部分,分称上胞睑、下胞睑。它们能够开合随意,具有保护眼球的作用,上下胞睑之间的裂缝称为睑裂。睑裂的上下缘,称睑弦,上有排列整齐的睫毛。胞睑在脏属脾,脾主肌肉,故称肉轮。
2。血轮。指内外两眦,包括两眦部的皮肤、结膜、血管、内眦的泪阜、半月皱襞和上下泪点。两眦分为大小眦,大眦为上下胞睑的鼻侧联合处,又称内眦;小眦为上下胞睑的颞侧联合处,又称外眦。内眦处上、下睑弦部各有泪窍一个,是排泄泪液之窍。小眦外上方泪腺窝内有泪泉,是泪液分泌之处,泪液有滋润眼球的作用。两眦在脏属心,心主血,故称血轮。
3。气轮。指白睛,包括球结膜、球筋膜和前部巩膜。是眼球的外壁的中后部分。分为两层,外层光滑。五色透明,里层色白,质地坚韧致密,有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白睛在脏属肺,肺主气,故称气轮。
  ……

 五轮临床——夏氏眼科验录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