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心理学纲要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民族宗教心理学纲要

  • 版 次:1
  • 页 数:497
  • 字 数:440000
  • 印刷时间:2008年04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1239945
作者:威廉·冯特 著,陆丽青,刘瑶 译,单纯 校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4月 
内容简介
在进化论思潮的影响下,本书作者冯特力图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类文化的进化过程,描述民族心理的发展简史,揭示民族心理的发展规律。为此,作者以心理发展水平为依据,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原始时代、图腾时代、英雄和诸神时代以及人性发展时代。并以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和历史学等领域的资料为材料,以心理学原理为工具,对人类文化各要素的发展历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充分的阐述,特别是对民族宗教的起源、发展、本质以及宗教和其他文化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做出了独特的分析和回答。
作者简介
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52—1920)生于德国的巴登地区,卒于德国莱比锡。曾任海德堡大学生理学讲师、苏黎世大学哲学教授,从1875年直至1920年离开人世,一直被莱比锡大学聘为哲学教授。冯特学识渊博,著述丰富。其著作涉及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医学、哲学、逻辑
目  录

冯特的宗教心理学思想研究(代中文版译者序)
英文版序
德文版自序
导言
第一章 原始人
一、发现原始人
二、原始文化的外在表现
三、婚姻和家庭的起源
四、原始社会
五、语言的起源
六、原始人的思维
七、对巫术和魔鬼的最早信仰
八、艺术的起源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四、原始社会
比家庭更大的社会组织一般是这样形成的:雨季很多家庭都会呆在山洞里,而大一点的山洞中经常会同时有好几个家庭待在那里,尤其是那些血缘关系比较近的家庭。但比起血缘关系,这些同住的人考虑得更多是洞的大小,单个家庭有时候独自居住在一个小山洞里。就是这种团体生活明显促使了更广泛的社会团体的形成。毫无疑问,维达人的生活同样可以解释这一点:在天气好的季节里,维达人的几个家庭会宣布一块特定的土地是他们的,男人在这块地上打猎,女人在这块土地上收集食物,这块土地就完全属于他们了。因此,人们就被分在了不同的区域,这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而不是由人种学决定的。每个人在属于他的土地上都有获得食物的权力,无论是打猎,还是收集自然食物。习俗严格保护这种公有财产(communal property),就像它保护单婚一样。比如,在维达人中,如果有人侵占了他人的领地,那他的下场不会比侵犯他人婚姻者好,他也会成为暗箭的牺牲品。
这些不同的社会团体(social institutions)形成了社会组织(social organization)的开端,但它们并不是发展良好的部落群体,也不是建立了族长(patriarchal)制的同堂家庭。相反地,既然它们开 始于个体间的自由交往,那么它们也许同样会自然地解体。每个男人绝对地占有他的妻子。另外,因为没有部落的干预,他对自己的孩子有绝对的占有权,就像一夫一妻斛度下的家庭那样。我们没有发现前文所提男人的房子和年龄群体之类的性别团体。
……
书摘插画
插图

 民族宗教心理学纲要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