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促进型经济增长模式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就业促进型经济增长模式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250
  • 字 数:283000
  • 印刷时间:2009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16058605
作者:蒋文莉 著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内容简介
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依赖投资推动,使得资本一劳动比率快速上升,并伴随资本一产出比率的上升。结果是投资收益率持续下降使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不敏感,就业增长已经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如何协调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一直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也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长期以来,理论界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就业具有派生性和从属性,是依附于经济增长的,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加快经济增长,对劳动就业和劳动力市场问题的研究不够重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以经济增长来解决就业问题本身就存在着实现的可能性问题,就业问题根本上要通过发展就业来解决,不能脱离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来谈就业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书经过充分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中国要在资本和劳动良性互动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实现以劳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本书以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转型为背景,针对资本深化、就业不足、内需疲软、就业增长和就业结构滞后于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速度趋于下降的问题,探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市场的运行状况,以及就业增长、就业结构和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动态分析,判断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劳动就业的发展阶段,结合就业体制转轨与劳动力市场的三元分割,探讨资本与劳动双重过剩条件下资本推动型经济增长向就业促进型经济增长的转换,提出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新的关系模式及其对策建议。
本书梳理和总结了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思想观点,对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市场以及劳动收入分配等方面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效应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阐释了劳动就业对经济增长不单纯是依附关系和被动关系,其更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和作用。
目  录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和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理论与实践
1.2.3 相关理论与实践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数据来源
1.4 本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1.5 本书的创新和有待深化研究的问题
1.5.1 主要观点和创新
1.5.2 有待深化研究的问题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和研究背景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较长时期里,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仍在于劳动力。中国劳动力受过中等教育的比例较高,是一支能干、低价的技术型劳动力队伍。中国经济结构选择的实质是按照劳动力比较优势选择生产模式,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向引进技术、模仿成熟技术、消化吸收创新技术的资金、技术型生产模式的渐进进化。这种渐进进化的生产模式和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供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秘密,也是综合生产率得以持续提升的奥秘。
劳动力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供给的数量和质量都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劳动力供给数量十分充裕的条件下,出于对“充分就业”这一宏观经济目标的考虑,需要将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放在较为重要的地位。由于经济落后,教育水平较低,缺乏高素质的劳动力,仅靠引进外资,并不能很快地提高经济效率和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这就使得中国必然采取超常规的经济增长模式,以获取经济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并正在融人经济全球化发展中。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隐含着众多的发展问题。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人均收入的提高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但劳动力市场却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少数高端劳动力的收人成倍上涨,而大量初级劳动力的工资几乎原地踏步,甚至跟不上低的通货膨胀增长水平;还有一个庞大的被称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城乡失业、半失业和待业人口,这些人尚处在难于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处境下。
  ……

 就业促进型经济增长模式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