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明:朱棣和他的大明皇朝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篡明:朱棣和他的大明皇朝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04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8623689
作者:杨林 著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04月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书写明永乐皇帝朱棣跌荡起伏的一生,本书中写了他的卓具才能,也阐述了他的残暴凶狠,他既是圣主,又是屠夫。在朱棣的身上,既有人性中的凶狠和坚韧,同时也折射着一个时代的明暗和流变,书写着十四、十五世纪之交诡谲多变的历史风云。

作者简介

  杨林,1957年生于北京,非职业历史研究者,现供职于某国有金融机构总部,中国明史学会会员。常怀春秋之梦,喜读焦园之书。在大陆出版《中国古代官场病》、《马上天子》、《明宫十六帝传奇》(合著)、《落笔无声》等,在台湾出版《永乐皇帝》、《历史的困惑》(合著)等。

目  录
题 记
第一章 建藩北国
太祖开基名七子
受封燕王
“昭鉴”与“祖训”
迎娶女诸生
元宫易主
“一朝风云会,君臣自心腹”
首征北元
诸子代功臣
带刺的“棘杖”
窥伺皇位的叔父们
诗联之谶
微臣的预言
媒体评论
  中国古代通过宫廷政变夺取帝位的人屡见不鲜,而藩王从地方起兵夺得帝位的却只有永乐皇帝朱棣一人。我常说明朝永乐皇帝的凶残,远在张献忠之上。
  ——鲁 迅《且介亭杂文》
  
  成祖以马上得天下,既篡大位,遂移其武力以对外,凡五征漠北,皆亲历行阵,假使建文承袭祖业,必不能有此。此明一代之侈言国威者无不归功于永乐之世也。
  ——孟 森《明史讲义》
  
  明朝的国威,虽以成祖时为最盛;而一切失当的措置,也起于成祖时;到后来就深受其累。
  ——吕思勉《中国史》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建藩北国 
   太祖开基名七子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是被明永乐朝的史臣们精心粉饰的一个年头。
   这一年,朱棣出生在应天的吴王府中。
   其时,以红巾军起家的吴王朱元璋和江州的汉王陈友谅、平江的诚王张士诚并称“长江三蛟”,正在长江沿岸攻城略地,你争我夺,三方之间互有胜负。对于志在荡平群雄、统一天下的朱元璋来说,他正面临着“鱼龙变化”的重要抉择。
    烟花三月,被称作“四先生”的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同时来到应天,受到朱元璋的隆重礼遇。年长朱元璋十七岁的刘基在当时已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是北宋抗金名将刘光世的后人,熟读兵书,博闻强记,被人比作楚汉相争时的张良和三国时的诸葛亮。朱元璋在席间问他:“先生能作诗吗?”刘基回答:“儒者小技,何谓不能?”朱元璋便指着眼前的筷子说道:“就以此为题。”刘基略加思索,吟道:“一双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朱元璋知道是用了舜妃娥皇、女英洒泪成斑竹的典故,轻轻摇头笑道:“秀才气味。”刘基不慌不忙,又吟道:“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张良一借间。”这后两句很自然地转到张良借箸代筹、辅汉灭秦上,既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又搔着了对方的痒处。朱元璋不禁大喜,虚席垂问平定天下之计。
    刘基力陈时务十八策,并为朱元璋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明公因天下之乱,崛起草莽间,尺土一民无所凭借,名号甚光明,行事甚顺应,此王师也。我有两敌,陈友谅居西,张士诚居东。友谅包饶、信,跨荆、襄,几天下半。而士诚仅有边海地,南不过会稽,北不过淮阳,首鼠窜伏,阴欲背元,阳则附之,此守虏耳,无能为也。友谅劫君而胁其下,下皆乖怨;性剽悍轻死,不难以其国尝人之锋,然实数战民疲。下乖则不欢,民疲则不附。故友谅易取也。夫攫兽先猛,擒贼先强,今日之计莫若先伐友谅。友谅地广大,得友谅,天下之形成矣。”刘基这段议论很像是诸葛亮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对时局的把握如此准确,分析如此透彻,使朱元璋一下子看清了战略方向。眼前虽然风紧浪涌、滩险流急,但一旦跨过山重水复,便是柳暗花明了。于是,朱元璋决定,在西线与陈友谅一决雌雄。

  ……


 篡明:朱棣和他的大明皇朝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