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凝中的科学发展观——来自贵州省开阳县“抗雪凝、保民生”的调查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雪凝中的科学发展观——来自贵州省开阳县“抗雪凝、保民生”的调查报告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08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1786589
作者:赵宇飞 主编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8月 
内容简介
2008年初的雪凝灾害,展现在国人面前的是这样的场景:一座座电线塔轰然垮塌,铁路、公路瘫痪,停水,停电,通讯信号中断……给工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雪凝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总书记、*总理先后作出重要批示,并亲临灾区第一线指导“抗雪凝、保民生”工作。开阳地处贵州省城贵阳北面,工业及养殖业都比较发达,在抗凝救灾中,中共开阳县委、开阳县人民政府和各级干部始终围绕“抗灾不忘发展”这条主线,将整个抗凝救灾行动分为:交通保障、民生保障、供电抢修、供水保障、养殖业保卫战和信息畅通六大战役。而在这“六大”战役中,开阳县并不是平均用力:在前段,交通是抗凝救灾的关键环节,所以有“打通贵开路”(贵阳至开阳的高等级公路)的攻坚战;在后期,则以恢复电网供电为主战场。这一战略部署,体现了县级领导层面全面协调与统筹兼顾的能力。这本书的切入点,不只是局限于抗凝救灾这一时段,还深入剖析了全县灾害之前的工作实践,如县委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所推行的“两规、六制、三保”机制。这一机制无疑是个创新,它的特点在于有力保证了农村村一级基层组织有效地发挥作用。
目  录
导言
第一章 雪凝中的“开阳精神”
第一节 一个特异的区域符号
第二节 一个活力四射的经济板块
第三节 一种激扬的时代精神
第二章 雪凝中的见证
第一节 “贵开路”保卫战
突围:在1月23日早晨打响
战旗:在雪凝中激情飘扬
“我要向开阳县人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第二节 媒体,筑起“心”的长城
《今日开阳》:导出雪凝“晴雨表”
电视台:“开阳新闻联播”背后的故事
第三节 民生,从“六子”调查开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雪凝中的“开阳精神”
  第一节 一个特异的区域符号
开阳县地处黔中腹地,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梯状斜坡地带,属长江流域的乌江南岸,土地肥沃。国土面积2,026平方公里,人口43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距贵州省会贵阳市中心86公里,距历史名城遵义118公里,处在贵阳与遵义这两个较发达城市之间的次中心区域。
在东经106°45′-107°17′和北纬26°48′-27°22′之间,有一片神奇的土地。
这里,有如诗如画的绿色喀斯特风光,有富含硒元素的神奇黄土地,有富甲天下的优质磷矿,有享誉黔中的水能资源。
这里,北斗七星照临,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和谐交融,构成了一幅壮丽的“文化千岛”图。
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山、水呢喃低语,声声动人,藏奇纳秀。
这是什么地方?何以如此绝伦美妙?
这就是贵州省开阳县,一个与众不同且个性十足的西部县份。
从她深厚的文化土壤里,繁衍着无数精彩和神奇。
相传,“开阳”之名源于北斗七星中的第六星“开阳星”。翻开漫漫的历史长卷,开阳的印记画上了满满的“符号”。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置蛮州,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建开州,民国三年(1914年)开阳易名紫江县,民国十九年(公元l930年)又改称开阳,其后沿袭至今。开阳设州置县迄今有记载的历史已达1,370余年。开阳是黔中较早的政治中心之一,又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国防要区,北境乌江曾是川黔两省的界河,现开阳县境内楠木渡口附近还留有“黔山蜀水古分疆”的碑刻。
 ……

 雪凝中的科学发展观——来自贵州省开阳县“抗雪凝、保民生”的调查报告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