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的媒介镜像:叙事学视角下中国体育报道的话语变迁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中国体育的媒介镜像:叙事学视角下中国体育报道的话语变迁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7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1249732
作者:王士宇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编辑推荐
韩乔生重磅推荐!透过体育报道,看清体育万相。中国  体育  报道  新闻  叙事  足球 “5·19”事件 打假 皇马 蝗蚂 女排 陈招娣 乒乓球 何智丽 羽毛球 网球 李娜 110米栏 田径 刘翔 蓝球 姚明 登山 跳高 朱建华  游泳 刘子歌 焦刘洋
 
内容简介
中国媒体从19世纪晚期开始报道体育。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变,作为新闻报道中一个独立的类别,体育新闻已经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内容。《中国体育的媒介镜像》借鉴叙事学的理论与方法,将体育报道视为一种叙事文本,从体育、传媒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中理解体育报道的历史变迁。《中国体育的媒介镜像》选择了叙述者、聚焦、人物类型、人物刻画、叙述主题、叙述风格这几个概念作为分析指标,对建国以来国内体育报道的叙事文本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一方面在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中,体育传媒报道体育的变化源自其对自身社会角色定位的认知,不同的传媒角色认知使体育传媒在不同的社会政治、文化语境中运用的叙述话语不尽相同;另一方面建国以来我国体育发展历史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社会权力主体一直在体育领域争夺“意义解释权”,对体育报道叙事话语变迁的研究也是从媒体的视角反观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从新闻话语的变化中反观体育报道领域中的话语权力机制。
作者简介
王士宇,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201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博士。主要讲授课程包括体育新闻报道、新媒体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外名记者研究等。研究领域为体育新闻报道、新媒体研究。曾在《南方体育》、新华社体育部、央视体育频道担任兼职记者,参与采访中网、十运会等大型赛事。曾主持完成共青团中央2008—2009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青年网民在网络媒介事件传播中的行为研究”,编著《读解新媒体》,编译《第二次世界大战图片史》分册。已在《新闻与写作》、《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  录
第1章绪论:叙事学视角下的体育新闻研究
1.1大众传媒中的体育新闻缘起
1.2交叉领域的新闻研究
1.2.1叙事学理论演变
1.2.2叙事学理论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应用
1.2.3新闻传播学视角下的体育报道研究
1.3研究方法的确立
1.4探寻新的新闻叙事分析维度

第2章体育报道中的叙述者与聚焦模式
2.1政治说教意图明显的叙事
2.1.1作为意识形态宣传工具的体育传媒
2.1.2外显的叙述者与“透视内心”的聚焦方式
2.2以传播信息为目的的叙事
前  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界逐步推行“举国体制”的方式发展竞技运动,1956年陈镜开打破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1959年容国团获得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结束了中国人没有竞技体育世界纪录和世界冠军的历史。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沉寂后,80、90年代开始兴起的“奥运战略”使中国体育代表团一次又一次刷新了自己的奥运战绩。2008年8月,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共有来自全球的11438名运动员参赛,中国凭借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位,成为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榜首的亚洲国家。中国“竞技体育大国”的国际形象逐步为世界所接受。
媒体评论
孙有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教授):《中国体育的媒介镜像》借鉴叙事学的理论与方法,对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体育报道的叙事文本进行分析,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社会权力视角追踪中国体育报道的历史轨迹,视野开阔,跨越新闻史、新闻理论和专业新闻报道,同时兼顾平面媒体和电视、网络媒体,资料丰富,论证翔实,是体育报道研究领域富有原创性的重要成果。
徐泓(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体育的媒介镜像》从新闻叙事学的视角,对当代中国体育报道进行了历时性的梳理和文本解析,获得了两个重要的学术线索:第一,提炼出其中叙事的变迁及其特点和规律;第二,勾勒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社会权力主体在体育报道领域对于“意义解释权”的博弈。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文摘一: 媒体打造“超级偶像”的第一种手段是极尽笔墨地展现人物超越常人的运动天赋和成就。媒体不再像之前的报道那样着重刻画人物如何通过身体苦难的洗礼,凭借坚强的意志品格和苦练技术以获取最终的比赛胜利。相反地,媒体将更多叙述用于刻画人物的身体天赋以及他们在所处项目中的卓越成就,赋予人物以“偶像”的光环。对中国男子110米栏项目运动员刘翔的诸多报道都采用了这种刻画方式。在世界田径短距离赛跑项目的决赛场上,很少看到黄色人种的身影,更不要提夺冠和破世界纪录了。除了长跑和竞走项目以外,中国运动员在径赛项目中一直成绩不佳。2004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实现了径赛项目零的突破,在男子110米栏决赛场上一骑绝尘,以平世界纪录的成绩获得冠军。一夜之间,刘翔成为田径赛场的“英雄”、媒体的“宠儿”。虽然在2008年和2012年两届奥运会赛场上先后经历退赛风波,但在跨越三届奥运会的九年里,刘翔一直被媒体塑造为“偶像”。刘翔雅典夺冠后,媒体称其为“飞人”,并极度推崇其在该项目中的统治力,尤以CCTV5的报道为最。

文摘二:媒体打造“超级偶像”的第二种手段是突出刻画人物鲜明的不可复制的个人特性。这个时期媒体刻画的体育人物类型不再像之前的“英雄”叙事和典型报道中的人物那样特性单一,行为具有高度的可预见性。他们展现出作为“超级偶像”的特性,这是明星被视为“神祇”的魅力来源之一。作为在两个大满贯中夺得冠军的女子网球选手,李娜的成就有目共睹,媒体在关注她成就的同时,也放大了李娜特立独行的个性。无论是赛场上的怒吼,还是赛场外的冷脸,在超群的球技之外,李娜的媒体形象被塑造成一个体制的叛逆者。体育报道中大量引述李娜的言语以刻画她的“叛逆”。
焦点一——公开质疑举国体制:
你们这些领导和教练让我出成绩,不就是要升官发财、分房子吗?
这一年来,我的状态一直不是很好,而这都是国家队不完善的体制所造成的。
我打球不是为国家。
不要说我为国争光,我是为自己。
可能大部分人觉得运动员应该生活在一个框框里面,如果不在那个框里,就说叛逆啊,不服从组织啊。这对运动员和运动员所从事的项目不是一个好的推广。
焦点二——批评媒体,和记者叫板:

 中国体育的媒介镜像:叙事学视角下中国体育报道的话语变迁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