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笔记(跟梁衡学新闻书系)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评委笔记(跟梁衡学新闻书系)

  • 版 次:1
  • 页 数:264
  • 字 数:209000
  • 印刷时间:2009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0106809
  • 丛书名:跟梁衡学新闻书系
作者:梁衡 著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6月 
内容简介
对一个有作为的记者来说,如果总以写了多少稿来自诩,就像一个年纪大的人骄傲地说他此生已吃了多少斤粮一样可笑。稿不在多,而在它的价值和影响。
标题是什么?是诱饵。是吹向饿汉的一缕饭香,是在单身男子面前晃身而过的美女。要能勾起读者急切的阅读欲望。
新闻是西瓜,言论就是那根瓜藤;新闻是猎物,言论就是一支猎枪;新闻是沙漠上的绿洲,言论就是沟通绿洲的地下河;新闻是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言论是法拉第发现的磁变电原理:新闻是剪裁社会现象,言论是追寻这现象后面的本质。
新闻的*是无我,好稿叙事如“意念取物”,把一条信息交给读者,作者却仿佛未曾出现过。记者于无我的动机下采访,用尽量淡化的形式写作,却传递最真实、最感人的信息。不张扬,不做作,不耍一点花架子。这种了无痕迹、淡泊而深厚的功力是最难修炼的。
虽然报送单位一再说这篇稿曾受到一位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表扬,希望能入围得奖,但评委一致认为,还是要尊重新闻规律、语言规律,当年《*选集》的编校还要请语言专家把关呢。最后,此稿还是落选。
  本书是作者从1987年到2000年我在新闻出版署做管理官员期间担任各种新闻奖项评委时的随笔。这本研究笔记一一辨析作品得失,并尽量上探其源,分别归纳为采访、写作、原理等八个方面。
作者简介
梁衡,山西霍州人。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现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记协特邀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著有散文集《觅渡》、《把栏杆拍
目  录
第一编 什么是新闻
七字标准
第一不都是新闻
附1 羊年第一“羔”
新闻效果有两个标准
附2 万里圆月
不能太像
附3 鲜花不知送给谁
版图效应与秤砣效应
附4 三十六名复评委员发出呼吁狠刹长风提高新闻质量
“哇”字牌通讯
不要雁过拔毛
导向悄无声
附5 北大女生拒绝选美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编 什么是新闻
  七字标准
现在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新闻评奖。到底什么样的稿算好稿,能得奖,无统一标准,也难有一刀切的标准。但就像好质量检查员手中总得有把卡尺一样,我自己看稿时一般是用这七个字来衡量:大、新、深、快、短、活、强。就是说:取材要大、达意要新、挖掘要深、抢发要快、文字要短、写法要活、效果要强。这七个字又可分成三组看,“大、新、深”是从内容方面要求;“快、短、活”是从形式或技巧方面要求;“强”是换一个角度,从读者接受方面来考察。
大,指取材。记者向读者传播信息,当然是要拣重大信息、有轰动效应的信息,在一定时间或地域内总是有一些为大多数人共同注目的事件。将这种信息传递出去是记者的首要选择。比如,1991年夏天,全世界都在关注海湾战争;奥运会期间,各国都在关注本国选手的成绩;平时国家政权的变动、重大政策的出台、突发事件出现等等。这种消息内容大,覆盖面广,易引起反响,有天然的竞争优势。总编辑为报纸选头条,主要是考虑这类题材。从评奖角度说,它占有天然的优势。
新,有两层意思,一是刚发生的新鲜事,二是老事情新角度,由这个新角度所揭示的新内容。苏轼庐山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出新意。新闻是捕捉新的信息,但现实生活中常常不可能每天一个新花样,也有许多重复来重复去、让人看惯听腻了的东西,比如会议报道、春种秋收消息、年终完成计划、科技成果消息等。过去我当记者时最愁写教育新闻,学校按部就班的生活,教师崇高又平凡的工作,像一块纯洁透明的平板玻璃,你的笔很难切入新角度,这很考验记者的真功夫。尽管我们强调新闻的客观公正,但从自然信息到新闻信息,这过程中已无疑有了记者的再创造。……

 评委笔记(跟梁衡学新闻书系)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