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独憔悴-近代民主先驱王造时(从“七君子”到“反苏”思想犯,无法归来的民主先驱)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斯人独憔悴-近代民主先驱王造时(从“七君子”到“反苏”思想犯,无法归来的民主先驱)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6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2565609
作者:姜平 著出版社:群言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6月 
编辑推荐

  他是永远无法《归来》的“陆焉识”

  他是诊治社会疾病的“华佗”

  他找到了贪污腐败、民族信仰缺失、社会不公平等社会疾病根源和解决办法。

  他是才华横溢、自恃才高的“政治家”

  中共、国民党、民主党派曾奉他为座上宾。却在建国后被区别看待、潦倒半生? 
内容简介

  王造时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理论家,著名的民主斗士,抗日救亡运动的先驱,是举世闻名的救国会领袖“七君子”之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王造时利用国民参政会和他独立创办的民主报纸与进步书店,配合中共、民盟等强烈要求国民党实行民主宪政,为促进抗战胜利和建立新中国都做出了贡献。建国后,王造时并未像“七君子”沈钧儒、史良等受重用,不能一展政治才能,郁郁不得志,在反右、文革期间,屡遭迫害,后生活窘迫,最终含冤病逝。本书真实记录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王造时坎坷波折的一生。

作者简介

  姜平,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顾问,中国现代历史人物研究会理事。著有《邓中夏的一生》、《中国民主党

史》、《*与李济深》、《李济深全传》、《章伯钧与农工民主党》、《历史与现实》等,另发表论文近百篇。

目  录
前言
序言

一、安福小“才子”
山城的顽童
民主的启蒙
偶然的机遇
梦想的实现
二、清华学生领袖
清华优秀学子
五四运动先锋
抨击孔教会
著名学生领袖
掀起改革波涛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王造时当时被关押在看守所一间阴暗潮湿的囚室中,作为一个“未决犯”,看守所规定:不准公开自己的姓名,只准公开自己的囚号(王的囚号是“1416),也不准家属前来探望。家属每月可到看守所送一次物品,但物品只能由看守人员转交,不准与犯人见面。王造时因在被捕后长期见不到他日夜思念着的老母、妻子和孩子,不知在他入狱后家中会发生什么不幸的事情,终日陷于苦思冥想之中,常常是彻夜不眠。

看守所的伙食很差,每天两餐,定量八两。由于营养不够,郑毓秀每次去监狱给王造时送东西时,都要买一些维生素C和维生素B药片带去,而看守人员则常常将这些药片扣留,不给王造时服用。

王造时是作为一个“反革命”犯人被关押的,在狱中还受到其他犯人的欺压。有一次,看守所进来了一个“犯错误”的“造反派头头”,此人听说“1416”号就是“大右派”王造时,现在又成了“反革命”,竟有恃无恐地将王造时痛打了一顿,使原已体弱多病的王造时,左手又被打成骨折。

此外,王造时入狱后虽然向有关方面写过一次又一次的报告,要求弄清他的问题,早日将其释放,但都毫无反映,这又使他感到自己的冤案不知还能不能得到澄清,度日如年的监狱生活不知哪一天才能结束,因而使他在精神上极其痛苦。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王造时被关押后身体日见其坏,起先是天天消瘦,入狱时体重160斤,数月后下降到100斤。后来就生了胃病和肝病,并且常常吐血。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必需的营养,加上年复一年的长期关押,病情愈来愈严重。

1969年124日上午,王造时突然大量咯血,昏倒在狱中。因其是“要犯”,被送到提篮桥市监狱医院抢救,经数周的诊治,转危为安,221日出院,仍被送回看守所继续关押。

王造时出院时病症并未得到根治,其身体仍极为虚弱,他自知活着的日子已经不多了,为了让后人了解他的历史,便在狱中偷偷地陆陆续续地写下了一份《自述》,用批判地语气如实地叙述了他从幼年开始接受教育、立志救国和为抗日救国及民主事业奋斗一生的历史。这份《自述》,在他死后清理遗物时被发现。

1971年7月下旬,王造时又一次病危,仍被送到提篮桥监狱医院医治,因病情非常严重,后又在武装监押下被送到瑞金医院抢救。国务院得知这一情况后,国务院办公室曾来电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组织会诊,动用进口药物抢救。但由于抢救已经太晚,疾病很多,全身浮肿,医治无效,于19718510时含冤逝世。他在监狱中被关押达五年之久,逝世时69岁。

第二天,王造时的遗体在龙华火葬场被火化,仍不准公开其姓名,用了“1416”的代号。家属要求在火化后的骨灰盒上写上王造时的名字,也未获准许,最后是写了王童年的姓名“王雄生”三字。

书摘插画
插图

 斯人独憔悴-近代民主先驱王造时(从“七君子”到“反苏”思想犯,无法归来的民主先驱)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