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荷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风荷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20093265
作者:况浩文 著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一双绣花鞋》作者50年后再推谍战力作,揭开中国女特工真实命运沉浮。
*《一双绣花鞋》作者况浩文先生又一力作,以现实与回忆两条线为我们呈现经济情报工作者慕容纾坎坷、传奇的一生。因一句誓言,她与正义厮守终生;为一句承诺,她对爱情永远坚贞。
*一场持续五十年的较量与等待,值得我们再品味五十年。

*书稿包含谍战、爱情、商战等多种元素,以女主人公为主线,多条故事线交汇,人物矛盾突出,剧情跌宕,引人入胜。
*地下党的情报工作:年代性强、情节真实、节奏紧凑、扣人心弦。
*主人公们的爱情故事:刻骨铭心、忠贞不渝、富含戏剧性。
*真实的人物原型:女主人公慕容纾与《红岩》中的“双枪老太婆”为同一人物原型——刘隆华,况浩文先生曾做过八年刘隆华同志的秘书,因此其故事与叙述显得真实、动人,有据可依。



"

 
内容简介
以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展开激烈暗战为背景,讲述了聪敏过人的女大学生慕容纾在重庆国民党高层社交圈猎取绝密经济、政治情报的惊险经历以及由此展开的一场交织着爱情、家庭、信仰、命运、政治的情谍战,颂扬了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而英雄战斗、勇于奉献和牺牲的崇高精神品质。

作者简介
况浩文,曾在西南公安部五处及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侦察处工作,中国作协会员。1958年创作的小说《一双绣花鞋》在文革中以手抄本形式在国内广泛传抄,后多次被改编为影视剧,还著有《风荷》等作品。

前  言
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
捎封信儿到北京,
翻身的人儿想念恩人毛主席。

稚嫩纯真的童声,在轻盈飘逸的琴音伴奏下,柔和地飘散在月淡星寒的夜空中,是那样动听,又那样感人。紧接着她们又唱了《北京的金山上》和《红梅赞》。来往的旅客听见这些熟悉而又美妙的童声歌曲,不由得放慢了脚步;有的人干脆放下行囊,住脚静听。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盲童乞讨的小碗里,分币、角票也越来越多,快大半碗了。这时,两个盲童唱得有些口渴,便对操琴的女人说:“孃孃,我和小妹喝两口水,谢谢您先拉两支曲子给过路的叔叔、孃孃们听嘛!”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序曲
触目惊心的1967年。
一弯秋月残照着如艨艟巨舰的山城,昔日华灯绽放、人流如织的市中区的繁荣景象已经荡然无存。大街小巷的门墙虽然曾被油漆刷得彤红,但经过风雨侵蚀逐渐显出斑驳的裂痕,东一片西一块活像长了牛皮癣。红黑相间的大字报贴遍了十里长街,上面尽是些“北京来电”“严正抗议”“打倒走资派”“揪出大叛徒”之类的醒目标题。有的大字报大半掉落,在萧索的秋风中瑟瑟发抖,随风起舞,活像旧社会出殡时的引魂幡招摇于市,似乎在为这座英雄的城市哭丧、招魂。
这时,市里学校全部停课,工厂大都不再冒烟,年轻的农民弟兄也扔掉了锄头、钉耙,进入乡场、区县去闹“革命”,很多人民公社成了“人民母社”,谁也不管春种秋收。城市居民吃粮咋办?全靠亲人解放军用拉大炮的重型卡车到邻近专县调运救急。“革命”形势越来越好,可人民的生存环境却越来越糟。
靠近市中区朝天门的一座小山脊上,建有十几栋简朴的机关宿舍。这时急匆匆走出一个身材修长、穿着褐色衫裤的女人。她的装束相当古怪,头上戴着一顶黑布帽子,将头发遮得严严实实;已经夜色如墨,却像盲人似的戴着一副宽边茶色眼镜。她微微低着头向山坡右侧的河街走去,对谁也不搭理。偶尔遇见一两个认识她的熟人,却都像逃避黑死病患者一样迅速将头侧向一边。
河街通向长江边上的轮船码头,在一盏昏黄路灯微照的街角,有一家小小的香烟店还在营业,卖着“劲松”“黄金叶”之类凭票供应的香烟。小店前的石阶上,站着两个破旧衣衫上别着毛主席像章的女盲童,大的一个约摸十二岁,小的一个恐怕未满十岁。大盲童坐在小竹凳上,抱着一把破旧的二胡正在演奏《东方红》,小盲童站在一旁合着琴声高唱。但那二胡音色十分粗糙,不时发出刺耳的锯声,让人听着难受。
她们面前摆着一只肮脏的乞讨小碗,里面稀稀疏疏装着几枚分币和一两张角票,这些都是上下轮船的旅客见着她们可怜而随手扔下的,偶尔也有三五个人围着这对盲童询问她们的来处,大盲童老老实实回答:“我们生下来就是瞎子,不满周岁爹妈就把我们甩到县民政局,被收容进盲童学校长大的。除了学盲文外,老师又教我们缝纫、篾编、拉琴、唱歌,日子还过得去。哪晓得‘文化大革命’一来,停课闹革命,老师们造了校长和县民政局的反,炊事员伯伯也出去革命大串联,学校没得饭吃,我和盲妹只有出来拉琴、唱歌,讨口饭吃。我们顺着嘉陵江走到大城,白天出来叫化,夜晚睡屋檐街角,马上要到寒冬腊月,还不晓得咋活下去?请伯伯、叔叔们行个好吧,我们今天拢共才吃了两个烧饼……”说着说着,两行泪珠就成串的滚落下来。但在“文革”那样“贫穷面前,人人平等”的岁月里,又有几个既有善心又腰缠万贯的富人呢?一般的丢个两分、五分硬币到她们肮脏的小碗里,能够施舍一角、两角的人就不多见。但不管多少,两个盲童听着搪瓷碗里的声响,都要躬身行礼,连声称谢。

 风荷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