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留学记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我的留学记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

  • 版 次:1
  • 页 数:261
  • 字 数:180000
  • 印刷时间:2008年04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1060836
作者:(日)吉川幸次郎 著,钱婉约 译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8年04月 
编辑推荐
本丛书主要收录自中日建交的1871年至1920年前后的游记,但其中也有一部1862年“千岁丸”航渡上海上海时的比较全面的见闻资料。 本书由译者根据《吉川幸次郎全集》编选而成,包括三个部分内容:**部分《我的留学记》,这是吉川先生晚年对其北京留学经历的访谈形式的回忆录。第二部分《中国印象追记》,这是作者归国后陆续写下的对中国的追忆性随笔,包括情感性的怀人篇什和学理性的评论篇什。第三部分《中国文学论》,这主要是从《吉川幸次郎全集》的**、第二卷中,选出的代表其中国文学总论性质的若干篇论文,以使专业的或非专业的读者,大致了解这位日本中国文学研究大家的中国文学观。  
内容简介
1928年4月到1931年2月,吉川幸次郎在北京度过了将近三年的留学生涯。
在此之前,他曾于1922年春,第一次到中国旅行。他独自·人游览了上海、苏州、杭州、镇江、南京等中国南方城市,18岁少年敏感的心被美丽的江南景物所深深陶醉,不由得深情感叹道:“中国,天生是我的恋人!”
三年的留学生活,更加深了吉川幸次郎深厚的中国情结。这一时期及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吉川不仅在学术研究的价值取向、方式方法上,而且,在生活处世的农着谈吐、行为举止、甚至思想情感上,都热衷与中同趋同。以至于多次被人误认作是中国人。
作者简介
吉川幸次郎(1904—1980),生于日本神户,1923年进入京都大学文学部学习,主要在狩野直喜的指导下学习。此外还学习东洋电学。1928年4月,前往北京留学。吉川幸次郎是日本中国文学研究家,京都大学教授,一生著述等身,尤以元杂剧研究、杜甫研究等方面的卓越成就著称于国际汉
目  录
总序
译者前言
一 我的留学记
 留学之前
 把中国作为中国来理解
 在尊重西欧的风潮中
 京都学界与清末古典学者的接触
 与从中国来的留学生的交往
 被中国文学的“日常性”所吸引
 清朝的学问与欧洲近代思想
 一定要自己亲自去力行
 毫不做作的人道主义和纤细的魅力
 中国研究在京都大学的位置
 对现代中国的关心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 我的留学记
  留学之前
  把中国作为中国来理解
——先生最初虽然是在入大学前就到上海旅游过一个月,作为留学生在北京,则是在1928年即昭和三年先生25岁的春天,到1931年即昭和六年先生28岁的春天这三年间,留学结束后,又往江南转了一圈,然后回国。这期间所接触到的民国初年学界的情况,在北京的所见所闻等,如能给我们后学讲讲,将是十分有益的事。今天获得这一机会,想先请先生谈谈留学之前的情况,即先生是怎样与中国文学结缘的,留学之前日本学界的有关状况等等。首先从为什么要去中国留学谈起吧。
那时的京都大学文学部有三种讲座,持续至今仍是这样,即中国哲学史,那时叫支那哲学史;中国语学、中国文学,那时叫支那语学、支那文学以及东洋史学,这三个讲座也可叫三个学科。这三个学科毕业的学生,原则上都必须到中国去留学。
因为这三个学科的毕业生很少,所以都去留学,首先有这种可能性。其次,做中国的学问不可以从来未去过中国。这在最近以人文科学研究所的河野所长为团长的中国访问团一行在中国的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有所反映,据朝日新闻社刊出的座谈会记录《中国纪行30日》中,岛田虔次君有十分恰当的论说。他说:京都的支那学是以与中国人相同的思考方法、与中国人相同的感受方式来理解中国为基本学风的。为此,如果不去中国留学就不可能做好中国的学问,这已成了一种规则。我是1923年即大正十二年人京都大学中国文学科的,1926年即大正十五年毕业。毕业后去中国是既定的计划中的事,所以说,留学在那时是普通的事情。
 ……

 我的留学记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