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化十论(2012香港书展年度作家也斯全新力作,从香港阅读世界,读通世情,书出智慧!)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理论 > 香港文化十论(2012香港书展年度作家也斯全新力作,从香港阅读世界,读通世情,书出智慧!)

  • 版 次:5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07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8095914
作者:也斯著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8月 
编辑推荐

  本书是也斯讨论香港文化的一部论集。本书共分为十讲,分别从电影、美术、摄影、文学、流行文化等多角度对香港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论述,体现了作者对香港文化的深入思考,以及对香港文化的批评和阐释。作者希望借此向大家阐明:香港文化的特色以及形成方式?也希望借此来帮助我们看清香港未来的方向。本书是一部深入了解香港文化特色的重要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文化评论类。
  本书通过文学、电影、视觉艺术、戏剧与流行文化等例证去探讨香港在中西文化冲击、严肃与商业文化交汇下所建立的独特文化身分。是对香港文化的一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批评。

作者简介

  也斯,2012年香港书展年度作家!本名梁秉钧,香港著名诗人、散文家。生于广东新会,在香港长大,美国加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现为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创作,译介法国、拉丁美洲及美国地下文学,撰写评论,任文艺刊物编辑,与友人创办杂志,推动香港文艺创作发展。代表作有:诗集《半途──梁秉钧诗选》(第四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作品)、《雷声与蝉鸣》、《游离的诗》,散文集《神话午餐》、《街巷人物》、《在柏林走路》,小说集《剪纸》、《岛和大陆》、《布拉格的明信片》(第一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作品)、《记忆的城市?虚构的城市》、《后殖民食物与爱情》(第十一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作品)等,其中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等多种语言。

目  录
第一章 香港的故事:为什么这么难说?
  小城无故事? ——从《阿飞正传》说起
  两种故事
  陈令智的形象
  中国内地艺术家的世纪末香港图式
  西方艺术家为港订造的激光帆船
  继续试说故事
第二章 都市文化香港文学文化评论
  香港的都市形象:都市文化的认同与距离
  都市文学:迁移的界线、混杂的身份
  香港的都市文化:商业与艺术之间
  香港文化评论的空间
  后殖民论述抑或后现代论述?
第三章 从五本小说选看50 年代的香港文学
  50年代香港文学的复杂文化背景
  六七十年代以来的本土文化——对高峰现代主义的延续、反叛与转化
  90 年代更胜50 年代?——新批评」的文本细读与历史的文本互涉
第四章 如何阅读香港电影里的都市空间?
  后现代的景观?
  人与空间里的关系
  香港电影里的都市空间
第五章 文化身份的探索:东西视艺
  西方媒介的意义
  物料处理与文字解说的关系
  我们是/ 不是比利时?
  混杂的并置?低调的角度?
第六章 在雅俗之间思考香港的文化身份——以摄影为例谈通俗文化与艺术的关系雅俗文化再思考
  回环再造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影像
  以诗与解说开展文化空间
第七章 公众空间中的个人论说——谈香港专栏的局限与可能
  专栏的限制与自由回顾年代《快报》的例子
  80 年代专栏与新感情
  「公众空间」中的专栏
第八章 雅俗文化之间的文化评论
  文化评论的场域:学院抑或流行文化?
  展览的形式作为文化评论
  电影作为文化评论——90 年代香港电影对传媒的反省
第九章 怀旧电影潮流的历史与性别附录
  后现代主义:「抄袭」与「原创性」
  怀旧电影的讨论
  《胭脂扣》: 跟历史打个照面
  《阿飞正传》对怀旧的指涉
  徐克电影的古今拼凑与性别倒置
  《鹿鼎记》并非无厘头
第十章 民族电影与香港文化身份——从《霸王别姬》、《棋王》、《阮玲玉》看文化定位
  《霸王别姬》: 重述国家寓言
  《棋王》: 香港导演也难以界定香港文化身份
  《阮玲玉》: 与民族文化的对话, 文化身份的追寻
附录
  初版后记
  为什么要谈香港文化《香港文化十论》后记
  香港文化及文学:中文书目选要
媒体评论
  2012年香港书展于7月18日—24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今年书展以“从香港阅读世界-读通世情.书出智能”为主题,大会特别邀请香港名作家也斯先生作为“年度作家”,表扬他过去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文坛的卓越成就和贡献。也斯先生,本名梁秉钧,香港著名诗人、散文家。生于广东新会,在香港长大,美国加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现为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创作,译介法国、拉丁美洲及美国地下文学,撰写评论,任文艺刊物编辑,与友人创办杂志,推动香港文艺创作发展。代表作有:诗集《半途──梁秉钧诗选》(第四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作品)、《雷声与蝉鸣》、《游离的诗》,散文集《神话午餐》、《街巷人物》、《在柏林走路》,小说集《剪纸》、《岛和大陆》、《布拉格的明信片》(第一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作品)、《记忆的城市?虚构的城市》、《后殖民食物与爱情》(第十一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作品)等,其中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等多种语言。值此之际,浙江大学出版社北京启真馆出版了也斯先生的*力作《香港文化十论》。本书是也斯先生《香港文化》一书的*增订本,比原书增加了三章内容,收集了近年也斯先生关于香港文化的论述。作为香港文化人的也斯对香港的文化非常关心。曾编著有《香港的流行文化》、《香港文化》、《香港文学与电影》、《六○年代剪贴册》等书,尝试阐释香港文化的特色。其中《香港文化》一书是其关于香港评论的一部代表作。书中提出的“香港的故事为什么难说?”的说法,反复为人引用。相对于香港是“文化沙漠”的说法,也斯亦是早年少数整理、评论香港文学的学者。1975年他已在中大校外课程开“香港文学”课程,著有《香港文化空间与文学》,为前辈编书、为新人作序,同时带领研究中心研究生从事香港、文化、文学与电影的研究。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陈冠中(香港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对香港书写者来说,也斯率先替大家问了个重要的问题:香港故事为什么难说?然后他比谁都更敏锐、更警惕、更开阔、更有分寸的开始探索,在自囿芜杂的文化园地发掘隐蔽幽径,搭出临时栈道,让后来者有迹可寻,难说的故事遂变得相对可说。 黄万华(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从诗歌、小说到散文、学术随笔,乃至研究专著,也斯是讲好“香港的故事”的第一人。香港是他一生挚爱所在,四十多年来,他周游世界,反观香港,香港在他丰富的生命体验和深邃的历史感悟中驱除积压的误解、遗忘和迷失,向每个读者展开它迷人而切实的存在。


 香港文化十论(2012香港书展年度作家也斯全新力作,从香港阅读世界,读通世情,书出智慧!)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