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的情感世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中国文学的情感世界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04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6124896
作者:蔡英俊 主编出版社:黄山书社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编辑推荐

  文学的世界能充分表露民族心灵的情感面貌。中国文学反映的情感世界,透视了艺术和生命的境界,与悲剧精神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文学的情感关怀还表现在面对大自然的挥洒,对仕或隐的彷徨,对人间情爱的关注,对历史流程的感怀和对无限时空的悸动。中国文学的情感中还蕴涵了幻想与神话的世界,超脱凡尘,遁入神仙国度,更体现了智与美的融合。本书语言或清新灵动,或沉郁铿锵,读者读罢,在了解中国文学博大的情感关怀之余,更能体验到语言之美。

 
内容简介

  将中国古代文学分以自然、社会、历史和情爱等主题,分别分析、叙议和升华情感,每篇文中有大量文学作品以作素材,增强说服力。全书语言优美动人,晓畅易懂。

作者简介

  蔡英俊,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英国华威克大学(Universitu of  Warwick)比较文学理论博士,曾任台湾国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副院长。吕正惠,台湾嘉义人,1948年生。台湾大学中文系硕士、台湾东吴大学中国文学博士,曾任东吴大学中国文学教授。于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21年,并曾为系主任,现已退休。从2001年起任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员,现任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吕兴昌,台湾彰化人,1945年生。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曾任教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十五年,从事中国古典诗之教研;1989年转任台湾清华大学中国语文系教授,专攻台湾文学之教研,积极进行文学史料之田野工作。吴璧雍,台湾学者,1952年生。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国文研究所硕士,曾赴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中国文学。任教台湾清华大学中国语文系。曹淑娟,台湾彰化人,1956年生。台湾大学中文所博士。曾任淡江大学、南华大学副教授,现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明清文学、园林文学研究。

目  录

导言 蔡英俊 
形式与意义 吕正惠 
抒情精神与抒情传统 蔡英俊 
人与自然 吕兴昌
人与社会——文人生命的二重奏:仕与隐 吴璧雍 
人间情爱的关注 曹淑娟
中国文学中的历史世界 张火庆 
幻想与神话的世界——人文创设与自然秩序 龚鹏程
智与美的融合 林聪舜

前  言
在文化的各种创造活动当中,无疑的,文学是最原始也最普遍的一种创造活动。远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就有了语言以表情达意,有了语言就可以说有了文学:在原始部落中,人人都喜欢歌唱诉情,都喜欢听讲故事,也都喜欢模拟人物的姿态和动作,这些都是文学创作的始源形态。在口耳传诵的时期,“文学”可以说是社会群体的集体创作品与欣赏品,在人类的历史当中,再没有比这时期中的文学哪样与人的存在息息相关的了!随着符号文字的发明、传播,人类的文化创造活动不断的朝多方面拓展,而文学的创作活动也逐渐减低了它的社会功能;同时,由于识字需要另外一番教育,文学的欣赏活动也逐渐丧失了群体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就像朱光潜刻意表明的一样——“几乎成为一种奢侈,而不再是生活的必需”了(补充说明一点,所谓“奢侈”,并不带价值判断意味,毕竟,文学创作的媒介虽然是日常通用的语言文字,但它另有一套成规、法则;因此,文学的创作或欣赏也就需要更多的条件配合,这是一个事实,就像科技产品不再是一种奢侈,而是生活的必需一样),因此,重新界定或讨论文学的定义或功能便成为文学史家、文学评论家、甚至创作家本身的工作之一——我们读读席德尼爵士(SirPhilip Sidney)的“为诗辩护”(《An Apology forPoetry》C.1583)或者杨牧的《文学的辩护》(1975年),或许就能了解这个问题给人的困惑到底有多深!然而,如果我们了解文学或艺术的创作是、而且只是文化创造活动中的一环,或许可以不必如此激情;如果我们相信文学所构成的艺术世界是比其他文化创造活动所架构的世界来得更真实、更亲切——因为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民族毫无掩饰的表现他们的悲愁与欢愉、绝望与希望、豪迈与困蹇,因此,艺术的世界更能确切表露一个民族的心声,更可以让我们从其中找寻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形象——我们就可以不必赋予文学那么沉重的责任,一如雪莱(P.B.Shelley)之疾呼:“诗人乃是人间未被承认的立法者!”(《ADefence ofPoetry》,1821)或朱熹之从容:“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诗集传》序,1177年)。我们只是单纯的相信:文学作品所描摹的不是生活中散乱不连属的片段,而是一种深邃的统一性和连续性;文学作品所彰显的也不是一个单纯或单一的情感或思想的特质,而是生命整体的力动过程。艺术世界可以超越利害攸关的现实世界而提供一个想象的领域、一个新的实在,启引人们以更宽广的眼界、更具赤子之心的眼光去认识、了解古往今来的人间世界的诸般事相。就此而言,文学或艺术的创作虽只是创作者个人抒写情思的创造活动,却必然走入文化创造的整体,成为文化创造的一环。毕竟,文化创造活动的目的不只是在追求、探寻所谓客观的真理或真实,同时也是在了解、开拓人类自身的心灵世界。
媒体评论

  著名学者杨天石推荐:由于政治环境的不同,所以多年来两岸的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学者,在历史观、方法论、话语系统上有很大的不同。一段时期里,大陆学者在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研究上有一个很突出的毛病,就是受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太大,以至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在许多方面因这庸俗的社会学的影响搞得面目全非。这套“文化中国”丛书有别于大陆出版的若干同类书籍。而且雅俗共赏,达到了学术上的一种高明的境界。||| 林载爵:这一套“文化中国”丛书以118个题目全面性地讨论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各个层面,组合成一幅比较完整而丰富的中国文化图像。撰写者一共96位,网罗了当时年龄约30到40岁的青年学者。上世纪七十年代,这样一批受到西方式现代教育熏陶,对传统中国文化又有新见解的年轻学者已经在台湾出现,成为台湾学术界的一股新兴力量,他们对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自然有着不同的视野与不同的解释。我们出版界感觉到有必要将他们集合起来,总体呈现一个全然有别于过去的中国文化的新观点与新解释。这些学者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几乎都位居台湾学术界与文化界的重要位置,当年所发表的论点今天仍然具有新意,可以提供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的另一种视角。 ||| 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 、北京晨报、京华时报等报刊以及凤凰网、新浪、中国新闻社等网站相继报道。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文学所构成的艺术世界比其他文化创造活动所架构的世界来得更真实、更亲切——因为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民族毫无掩饰的表现他们的悲愁与欢愉、绝望与希望、豪迈与困蹇

书摘插画
插图

 中国文学的情感世界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