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与礼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与礼俗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05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6124711
  • 丛书名:文化中国丛书
作者:蓝吉富,刘增贵 编出版社:黄山书社出版时间:2012年05月 
编辑推荐

  尊仰苍穹, 俯视百姓烟火, 还原国人的心灵图谱。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介绍中国的宗教精神生活,和源远流长的礼俗活动。中国传统的宗教精神在于敬天:佛道兴起后,有了新的信仰,道教致力于不死的探求,倾心于神仙世界。佛教则逐渐本土化,终于成为中国式的佛教,以*与圆融为思想的特质,高僧代有所出,宗教活动不绝。中国的礼俗则意在亲人:婚礼表示琴瑟和谐,丧、祭表示慎终追远,长幼之伦代表礼法与亲情的结合。年节与民间娱乐均含有陶情怡性、移风易俗的作用。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最亲切自然的表现。本书的数十位作者大多受到西方现代教育熏陶,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新鲜观点,读来生动有趣,使人增长见地。

作者简介
  蓝吉富 台湾南投人,1943年生。东海大学历史硕士。历任东海大学、成功大学、文化大学、辅仁大学讲师、中华佛学研究所研究员、佛光山中国佛教研究院研究部主任,并出任第一届现代佛教学会理事长。现任佛光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宗教系副教授。多年致力于佛教文献的汇集与佛教史的研究,编有《世界佛学名著译丛》(1978)、《大藏经补编》(1985)、《中华佛教百科全书》(1994)、《禅宗全书》(2004)等。
  刘增贵 台湾大学历史系研究所博士。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兼任教授、台北大学历史研究所合聘教授;曾任该所人类学组主任及副所长、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台湾成功大学历史学系讲师等。著作有《汉代婚姻制度》(1980)、《法制与礼俗》(2002)等。
  杨惠南 1943年生,台中清水人。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代佛教学会理事长,并于东海大学、文化大学、东吴大学。华梵大学、中华佛学研究所及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兼任。著作有《六祖坛经——佛学的革命》(1988)、《佛教思想发展史论》(1993)、《禅思与禅诗》(1999)等。
  丁敏 1956年生,山东省济南人。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曾任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副教授,现任政治大学教授,研究范围包括佛教文学经典、中国佛教史等。著作有《佛教譬喻文学研究》(1996)。
目  录
总序
林载爵
导言
蓝吉富 刘增贵
一苇渡江·白莲东来——佛教的输入与本土化
杨惠南
传灯的人——历代僧侣的分类考察
蓝吉富
方外的世界——佛教的宗教与社会活动
丁敏
不死的探求——道教信仰的介绍与分析
李丰楙
仙道的世界——道教与中国文化
李丰楙
慎终追远——历代的丧礼
王明珂
俎豆馨香——历代的祭祀
洪德先
琴瑟和鸣——历代的婚礼
刘增贵
礼法、秩序与亲情——中国传统的长幼之伦
耿立群
新桃旧符——话过年
李今芸
闲情试说时节事——清明、端午、中秋、重阳
周云锦何湘妃
陶情怡性、移风易俗——传统社会的民间娱乐
江淑玲
作者简介
前  言
导言蓝吉富、刘增贵尽管中国人曾被认为是宗教气味极淡的民族,尽管与宗教本质相背离的人文精神一直笼罩着历代的知识界,但两千年来的民众阶层里,宗教思想仍然不断地蔓延着。从东汉到现在,大大小小的宗教,此起彼落,与我国各地区百姓的精神生活,一直有相当密切的关联。其中,外来宗教有佛教、景教、回教、天主教、火祅教、摩尼教……等;本土宗教也有道教、白莲教、白云宗、罗教、真空教、黄天道、一贯道……等等。在这些宗教里,论传播地区之广阔、历史之悠久,乃至影响之深远,无疑地,当以佛教与道教居各教之冠。
  由于佛教的教义庞杂、宗派甚多;道教也派别纷陈、内容繁复,因此,现代人要理解中国历史上这两大宗教,洵非易事。本书宗教部分所收的五篇文章,就是为使读者大体认识佛道二教之根本特质及其历史角色所作的初步尝试。
媒体评论

  著名学者杨天石推荐:由于政治环境的不同,所以多年来两岸的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学者,在历史观、方法论、话语系统上有很大的不同。一段时期里,大陆学者在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研究上有一个很突出的毛病,就是受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太大,以至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在许多方面因这庸俗的社会学的影响搞得面目全非。这套“文化中国”丛书有别于大陆出版的若干同类书籍。而且雅俗共赏,达到了学术上的一种高明的境界。||| 林载爵:这一套“文化中国”丛书以118个题目全面性地讨论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各个层面,组合成一幅比较完整而丰富的中国文化图像。撰写者一共96位,网罗了当时年龄约30到40岁的青年学者。上世纪七十年代,这样一批受到西方式现代教育熏陶,对传统中国文化又有新见解的年轻学者已经在台湾出现,成为台湾学术界的一股新兴力量,他们对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自然有着不同的视野与不同的解释。我们出版界感觉到有必要将他们集合起来,总体呈现一个全然有别于过去的中国文化的新观点与新解释。这些学者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几乎都位居台湾学术界与文化界的重要位置,当年所发表的论点今天仍然具有新意,可以提供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的另一种视角。 ||| 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 、北京晨报、京华时报等报刊以及凤凰网、新浪、中国新闻社等网站相继报道。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神话是民族的梦,是一种与梦相似的象征符号,沟通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一座桥梁,它表达了每一民族隐蔽在心灵深处的理想与愿望,同时其本身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这一理想与愿望。“长生不死”与“神仙乐园”正是古人大梦中的一场梦境,亘古以来中国人对于不死成仙的神话传说与宗教信仰,表达了这两项重要的意愿:个人的长寿永生与社会的和谐安乐。在世俗的宇宙里,长生不死与乐园情境也许是一种永远无法满足的梦,但经由神话、宗教及巫术等神秘方式,充分发挥其满足心理与社会需要的功能,这就是神仙道教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意义。

书摘插画
插图

 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与礼俗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