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治理秩序史 卷二 封建(上下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华夏治理秩序史 卷二 封建(上下册)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02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4340656
作者:姚中秋出版社:海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2月 
编辑推荐

  秦晖: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姚中秋先生学史出身,入世弘道,则于经济政治无不博览,厚积而发,乃出大作,以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宪政理想为志,诚可贵也。夫今人有学西而以刺孔成名者,有号儒而以颂秦进身者,不知真儒崇周仇秦,其来久矣。近世引西学以排秦制,立宪政以扬仁义,乃其本旨,岂刀笔吏“胡服骑射”之所谓事功可比哉!是大作虽有可商,而其志可嘉,其识可钦也。人未必皆崇基督,而路德维新耶教之功,所被不止耶徒。人未必皆宗孔门,而中秋先生重彰真儒之作,所泽亦不止儒林也。
 
  李强: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姚中秋先生的著作《华夏治理秩序史》借鉴西方社会科学之精神,依据中国古典经史文献,探求传统中国社会的秩序结构,从而对中国治理秩序史作出颇具独创性的诠释。这部著作必将对中国学者以新的视角思考中国的历史与制度产生重要影响。

  易中天: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我与姚中秋先生素不相识,只打过两回笔墨官司。他的观点,我三分认同,七分反对。但我赞成重写中国史,也认为需要他这样的一家之言。学术研究的意义,本在争鸣和启智,并无关乎对错。因此,我愿向读者诸君推荐此书。

 
内容简介

    深入周代经典封建制度内部,依据占典经、史,重构封建制的治理架构及其运作机理之完整图景。澄清封建制,对于准确地认知华夏治理之道和华夏历史,对于完整地把握中国文明之深层结构,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封建制乃是华夏历史之开端,在此一开端中,一定最为直接、真切地体现着这群人关于生命、生活、治理的认知、想象和希望。唯有通过解析封建制,借以理解封建制下人们的生活、治理,进入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我们才能较有把握地谈论中国人的精神,体认华夏治理之道,以及理解中国文明之基本性质。

作者简介

    姚中秋,北京修远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曾译介、研究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普通法宪政主义,目前致力于研究儒家义理与中国治理秩序之历史。著有《立宪的技艺》、  《现代中国的立国之道》(第一卷以张君劢为中心)、  《中国变革之道:当代中国的治理秩序及其变革方略》。

目  录
序论封建制
第一章 契约性君臣关系
 一、君臣关系的性质
 二、策名委质
 三、策命礼
 四、周王继嗣之礼
第二章 契约或血缘
 一、继承或者封建
 二、宗者,尊也
 三、合族之道
 四、夫妇之道
第三章 君臣以义而合
 一、臣对君的义务
 二、君臣权利一义务之相互性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契约性君臣关系
    周的天下是通过封建的方式构造出来的,封建之原理渗透于周制的各个层面:邦国之间是通过封建联结起来的,各邦国内部人与人之间也是通过封建联结起来的。由此,周的天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种清晰的治理架构:封建制——相对于尧舜、夏、商时代,这是“经典封建制”。
    由于中国人自秦以来即生活在皇权制下,晚近以来又被灌输了一种混乱的历史观,“封建”的含义已经淹没、扭曲,而澄清封建之制度架构及其治理逻辑,对于准确地理解中国历史,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将逐层揭示“封建制”的构造原理。
    本章首先讨论封建的基本单元:君臣共同体。封建的天下就是依靠两人之间的君臣关系联结为一体的。因此,厘清两个人构成的君臣关系,乃是理解封建制的关键,也是理解周代一切制度、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的关键。而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人们的头脑中充满了无数不解、误解和扭曲。
  一、君臣关系的性质
  最简单的君臣共同体就是一个人为君,而另一个人为臣所建立起的整全的人身性关系。当然;其中居于支配性地位的是君。讨论君臣关系,首先需要确定封建制下“君”的含义。
  《仪礼·丧服传》曰:
  君,至尊也。
    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日君。
    贾公彦释曰:卿大夫承天子诸侯,则天子诸侯之下,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案《周礼·载师》云:家邑任稍地,小都任县地,大都任畺地。是天子、卿大夫有地者,若鲁国季孙氏有费邑,叔孙氏有邱邑,孟孙氏有郕邑。晋国三家亦皆有韩、赵、魏之邑。是诸侯之卿大夫有地者,皆日君,以其有地,则有臣故也。
  ……


 华夏治理秩序史 卷二 封建(上下册)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