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颐和园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 解读颐和园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1708168
作者:张加勉 编著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6月 
编辑推荐
北京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现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内容简介
颐和园,其前身为清乾隆十五年(1750)修建的清漪园,是中国现存规模*、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皇家园林,其园内景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传统手法。颐和园内建筑形式多样,宫殿、庙宇、亭台、楼阁、长廊、桥等各种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堪称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书以大量实景照片和手绘示意图,结合造园的历史详细解读了颐和园的营造法式、建筑形制及建筑装饰细节,全方位展示了颐和园的人文风貌。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颐和园兴建始末
一 古代万寿山、昆明湖的山形水貌
古代万寿山的历史面貌
古代昆明湖的历史面貌
二 金元时期对古昆明湖水域的开发
金中部时期对古昆明湖水域的开发
元大都时期对古昆明湖水域的开发
三 清初以前瓮山和西湖的人文景观
明代至清初西湖的状况
西湖景、西湖十景
西堤
西湖十寺
好山园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颐和园兴建始末
二 金元时期对古昆明湖水域的开发
瓮山和西湖之所以会成为曰后著名的万寿山、昆明湖,与北京成为都城有关。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了篡夺后唐政权,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契丹实行五京制,其南京析津府即今北京市,是五京中规模最大的。辽南京宫城在蓟城故地(今北京广安门一带)。从这时起,蓟城由一个州郡级城市升级为陪都——辽南京。
辽南京时期,城近远郊的山林水域都得到了初步的开发,但主要是寺庙,如潭柘寺(岫云寺)、天王寺(天宁寺)、上方山云水洞、戒台寺、圣感寺(证果寺)、云居寺、龙泉寺(万佛堂与孔水洞)、宝岩寺(银山塔林)、红螺寺(大名寺),以及白云观、火德真君庙(火神庙)、牛街礼拜寺(牛街清真寺)等道观和清真寺。
辽南京时期也修建了一些皇家行宫御苑,其中最具历史意义的是在燕京城东北郊的水池、水岛处修建了一座离宮瑶屿,就是现在北海的琼华岛(简称琼岛)和北海水面。从地质史上看,这一带湖泊原是古代永定河的故道,河流改道之后,残余的一段河床积水成湖;又有发源于今紫竹院湖泊的一条小河即高梁河,分流灌注其中,然后再向南流去,形成了古高梁河南段水道,即相当于今积水潭、什刹海、北海、中南海水系。
……
书摘插画
插图

 解读颐和园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