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让生有意义,死无恐惧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感悟人生-让生有意义,死无恐惧

  • 版 次:1
  • 页 数:236
  • 字 数:200000
  • 印刷时间:2008年07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6031273
作者:马东佑 著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7月 
编辑推荐
生死问题,是人生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死亡并非属于老年人的专利,它离每个人都不遥远。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有可能弱化人们对于生死问题进行的哲学思考,但不可能消除人们对于生死问题思考过程中产生的激烈思想斗争,以及对于死亡的忧虑和恐惧。认识生死问题,有助于人们自觉顺应万物生灭流转的规律,达到理智地从内心去超越死亡;认识生死问题,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价值观;认识生死问题,有助于人们使人生过程变为积极的、有尊严的过程。进行生死问题的学习与教育,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死亡意识和构建积极的人生信念,既需要系统全面和独到精深的学术著作,还需要更多更为通俗易懂、较少学术阐述、较多典型事例、较为适合大众阅读的文本。正是由于感到与广大读者探讨生死问题并从中获得对人生意义正确认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才有本书的诞生。谨以此书向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不幸遇难的同胞致以沉痛的哀悼!向在地震灾害面前舍己救人、英勇抗震、奋勇救灾、奉献爱心的可敬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围绕人如何看待死亡,以理性消除死亡恐惧为重点,并针对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社会存在浮躁风气,人的精神压力加大,不少“天之娇子”随意轻生的现实问题,结合“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以哲理、心理、伦理等学科知识,对人生的生死重大问题进行论述。说明生死相连,生必有死;要死无恐惧,须生有意义:能生有意义,就会死而不亡一人的精神生命、文化生命不死,也就能死无恐惧。因此,书中提倡人要重生安死,生者应当好好生活,将逝者亦不必恐惧,人人都应有意义、无遗憾地走完人生旅程;要从死中见生,理解死亡,明白生命宝贵,懂得热爱生命、珍惜青春,树立积极人生态度,努力去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
本书*的特点是言简意赅,深入浅出,以古今中外有关故事和事例,使深沉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本书不仅是中老年人而且也是青年人有益的读物,并可以作为大中小学生思想教育、生命教育的参考书籍。
作者简介
马东佑,广东紫金县人,1951年生。先后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化工机械专业、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班。并于1989年、1992年获政工师、高级政丁师任职。 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服役;在茂名石化曾任炼油厂党委委员;在广州石化曾任车间党支部副书记、总厂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生必有死无人可避
一、生命过程的死亡含义
二、死亡的认知
三、人生必死的确定性
四、死亡的意义
第二章 理性超越死无恐惧
一、死亡恐惧是人面对死亡的主要有害意识
二、死亡恐惧的来源
三、历史上人类摆脱死亡恐惧的主要方法
四、在前人的基础上理性消除死亡恐惧
第三章 尊敬死亡善待临终
一、善待临终关系重大
二、善待临终应着重解除精神痛苦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生必有死无人可避
  “生命是大自然的最美好的创造”,E.V.歌德这样说。法国17世纪著名思想家帕斯卡尔则说,人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一棵苇草,一缕烟、一滴水便足以杀死他。但人却是一棵高贵的苇草,因为人知道自己要死亡,明白宇宙比他强大,而宇宙对此一无所知。确实如此,人是世界上有思维的最高级动物,是万物之灵。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描写过人生的美好,但同时亦不知有多少学者名人曾感叹人生苦短。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诗日:“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开创魏国基业,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一代枭雄曹操诗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雾,去日苦多。”诗仙李白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诗曰:“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代大儒朱子诗曰:“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一代文豪苏轼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确实,时间如白驹过隙,生命如电光火石,人生短暂,岁月如流。古人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表面上是说时间的宝贵,其实质是对人生短暂而宝贵的感叹。实际上,人生美好与人生苦短的说法都没有错,都是事实,而且相反相成。
 ……

 感悟人生-让生有意义,死无恐惧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