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内幕: 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

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理财 > 证券/股票 > 影子银行内幕: 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9月25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11441939
作者:张化桥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编辑推荐

 当当推荐:《影子银行内幕》新版已出,增加原版删除重要章节,请点击 

  中国金融体系面对流动性过剩、信贷过度扩张、热钱涌入等困扰,一步步走向危险的境地,其中神秘的 “影子银行”被视为幕后黑手之一。张化桥透过描写自己在影子银行 (小额贷款公司)的三年经历,系统性地陈列影子银行体系的功能、监管、困境及改革建议等,也批评监管的严苛和缺失,金融危机随时重临。曾为**中国分析师的作者,亦在本书中分析中国股市低迷的原因。

 
内容简介

    美国部署退市,当大部分人以为金融海啸危机已过之际,却忽略了中国累积了二三十年的信贷泡沫!而全球新一浪的金融海啸,源头极有可能来自中国的「影子银行」!
   你还以为影子银行与你何干? 真相是它们无处不在。
   小额贷款、信托投资公司、民间借贷、典当,甚至银行里千奇百怪的理财产品都属于影子银行的组成部分。今天中国面对的流动性过剩、低利率、信贷扩张、通胀、房地产泡沫等问题,更与影子银行环环紧扣,无论你是寻常百姓还是做生意的、卖大白菜的抑或是股民,都逃不开这股愈演愈烈的漩涡。
   被誉为“*中国分析师”“*影响力的投资银行家”的张化桥,从人人艳羡的国际投资银行跳进小额贷款的行业, 旋即被封为“小额信贷年度人物”。本书将揭示张化桥经历三年惊心动魄、在希望与绝望中游走的日子。他看到了金融业的内幕,体会到影子银行业的辛酸和黑暗,并在本书中分析了当下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风险,预示下一波次贷风暴的起点。作者预言: “中国创造了地球上*信贷泡沫,如未能及时将泡沫释放,将很可能成为新一轮环球金融海啸的源头。”
   本书英文版在海外引发极大关注,甫一出版即登上亚马逊金融及银行类畅销书*名,更获《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彭博、英国广播公司等全球知名媒体争相采访报道。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张化桥
   现任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2011~2012年间,他曾担任广州万穗小额贷款公司的董事长。2012年1月,他被中国小贷行业协会授予“小额信贷年度人物”。

   他曾在全球知名的瑞士银行(UBS)工作了11年,期间,他曾担任UBS中国研究部主管和投资银行部中国区副总经理。1986~1989年间,他曾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2006~2008年间,他在一家香港上市的地产公司深圳控股(0604.HK)担任首席营运官。

    在担任UBS中国研究部主管期间,他的团队曾连续5年(2001~2005年)被《机构投资者》杂志评为“*中国研究团队”,他本人也曾连续4年(2001~2004年) 被《亚洲货币》(Asiamoney)评选为“*中国分析师”。 他于1991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并曾在堪培拉大学讲授金融学。张化桥曾在《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和《国际先驱论坛
报》等大型媒体发表多篇文章,着有两本中文畅销书:《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和《避开股市的地雷》。

译者简介
   黎木白
   80后普通青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对金融和投资有浓厚的兴趣,一直关注张化桥先生的博客。爱好翻译,兴趣广泛。

目  录
目录
序 影子银行:中国经济新前沿
前言 我在中国影子银行的经历
01. 跳进影子银行
02. 满怀期望与荒唐的监管
03. 求助路漫漫
04. 中国特色的证券化
05. 监管噩梦
06. P2P 和小贷行业的融资
07. 类银行机构
08. 次贷风暴
09. 长期通胀与扭曲的银行体系
10. 茶杯风波,还是下一个危机的开始
11. 在影子银行的阴影中投资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书摘
跳进影子银行
在从九龙开往广州的直达快车上,我收到一位朋友的短信,我跳进小贷行业的消息在网上迅速发酵,十多家网站发布了关于我的新闻……第二天,《经济观察报》用头版和第二版两个整版的篇幅对此做了报道,题名叫做《张化桥“割袍”》……
2011 年6 月20日这一天,骄日炎炎。我走出瑞士银行的办公大楼。我回头仰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感到一种自豪和满足。
我又一次把瑞士银行炒掉了!
这是我第二次放弃这家顶级投行的抢手职位。五年前,即2006 年3月,我辞去了瑞士银行(UBS)中国研究部主管一职,去一家大型国有控股企业──深圳控股有限公司(0604.HK),担任首席运营官。该公司1997年就在香港上市,有1000 多名员工,在多个城市设有分公司。
深圳控股的董事长和CEO给了我非常大的自主权。在我任职的两年半时间,我们管理团队使这个有点僵化的国企面貌一新。这得益于港股大牛市和我们的积极改革,2006 ~2008 年公司股票涨了6倍。我们果断卖掉了很多非核心业务,包括有线电视、发电厂、收费公路、工厂,只专注于房地产开发。借着股价上涨的良机,我们募集了3.5亿美元的新股和数十亿美元的低息长期贷款。
彭博和各大媒体纷纷撰文报道深圳控股的惊人转变,以及我所作的小小贡献。《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杂志甚至为此做了封面报道(2007 年7 月)。杂志封面是我的照
片,文章用了一个搞笑的标题──“张家王朝”(The Zhang Dynasty)。然而,国企的经营难免受到行政干预和社会约束。举例来说,即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我们也很难裁员。员工绩效考核基本上就是例行公事,而且国企的决策效率低下。很快,我就发现我无法真正地进行改革,继续待下去可能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2008 年9月底,雷曼兄弟正在破产的时候,我重新被召回UBS,担任投资银行部中国区副总经理,帮助客户通过IPO 和债券融资。UBS和高盛是仅有的两家在国内资本市场上有全牌照运作的外资银行。这时的A 股市场,看起来像全球资本市场恐慌中的一块绿洲。我的工作横跨A股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此外,我还兼任亚洲房地产部主管。后者看起来
似乎更有趣。
抢生意!
书摘插画
插图

 影子银行内幕: 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