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蝗虫综合防治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林业 > 植物保护 > 草原蝗虫综合防治技术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7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1628664
作者:韩海斌,刘爱萍,高书晶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内容简介
 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影 响,草原蝗虫发生种类迅速增加,种群密度和发生面 积增大,对草原生态环境破坏的危险性也不断增大, 呈现出逐年严重发生的趋势。严重威胁着我国草原生 产、畜牧业发展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对草地畜牧 业、防沙治沙绿色生态屏障、野生植物资源等构成了 严重的威胁,造成草场退化、沙化,引发沙尘暴等灾 害,严重威胁着农牧民的生活和生存。因此,草原蝗 虫治理一直是草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韩海斌 、刘爱萍、高书晶等主编的《草原蝗虫综合防治技术 》共分为6章:分别介绍了草原蝗虫的发生、分布、种 类、治理方法、预测预报方法及现有的一些既定的防 治标准。为基层草原植保工作人员及农牧民在草原蝗 虫合理防治方面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简介
    刘爱萍,女,1961年7月出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83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草地害虫生物防治及寄生性天敌保护利用研究工作。近几年来,先后承担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出版*作11部:主编7部,参编6部;发表论文90多篇:获省部级成果奖14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以**完成人获奖10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得“十一五”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执行**奖。现任内蒙古昆虫学会副理事长,内蒙古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主持完成中美合作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以生物防治为主的草地虫害防控技术体系建立与示范”和“新种植模式下病虫害生物防治主打型新技术研究”两项,农业部“948”项目“枸杞害虫天敌资源综合应用技术创新”及”草地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利用新技术”,内蒙古自然基金“草地螟性信息素的合成及利用”等多项目。目前执行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牧草病虫害灾变机理与防控”任副首席。 韩海斌,1987年出生,博士,助理研究员,2014年博士毕业,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草原害虫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授权国家专利7项:参编专*1部;**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篇。 高书晶,1978年出生,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草原害虫综合防治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课题8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参编专*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目  录
第一章  草原蝗虫基本知识
  第一节  认识蝗虫
  第二节  蝗灾的危害
  第三节  蝗虫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第四节  蝗虫的近亲
  第五节  草原蝗虫
第二章  常见草原蝗虫种类
  第一节  丽突鼻蝗
  第二节  笨蝗
  第三节  短额负蝗
  第四节  中华稻蝗
  第五节  短星翅蝗
  第六节  黑腿星翅蝗
  第七节  沼泽蝗
  第八节  草绿蝗
  第九节  大垫尖翅蝗
  第十节  甘蒙尖翅蝗
  第十一节  黄胫小车蝗
  第十二节  亚洲小车蝗
  第十三节  疣蝗
  第十四节  蒙古束颈蝗
  第十五节  红翅皱膝蝗
  第十六节  鼓翅皱膝蝗
  第十七节  白边痂蝗
  第十八节  轮纹异痂蝗
  第十九节  宽翅曲背蝗
  第二十节  红腹牧草蝗
  第二十一节  小翅雏蝗
  第二十二节  东方雏蝗
  第二十三节  素色异爪蝗
  第二十四节  李氏大足蝗
  第二十五节  毛足棒角蝗-
  第二十六节  北京棒角蝗-
  第二十七节  宽须蚁蝗
  第二十八节  条纹鸣蝗
  第二十九节  中华剑角蝗
第三章  草原蝗虫预测预报技术
  第一节  草原蝗虫田间调查检测方法
  第二节  草原蝗虫的预测预报
  第三节  草原蝗虫预测预报技术
第四章  草原蝗虫综合防治
  第一节  植物源农药防治草原蝗虫
  第二节  生态治蝗
  第三节  保护利用天敌防治草原蝗虫
  第四节  牧禽防治草原蝗虫
  第五节  绿僵菌防治草原蝗虫
  第六节  物理机械治理草原蝗虫
  第七节  化学农药治理草原蝗虫
第五章  蝗虫主要天敌目录
  第一节  昆虫纲
  第二节  蛛形纲
  第三节  鸟纲
  第四节  两栖动物类
  第五节  爬行动物
  第六节  菌类
  第七节  线虫
  第八节  哺乳动物
第六章  草原蝗虫相关技术规范
  第一节  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技术导则
  第二节  草原蝗虫调查规范
  第三节  草地蝗虫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参考文献
附图一  蝗虫形态特征图
附图二  蝗虫总科和科检索表
附图三  常见蝗虫图
前  言
序我国牧区半牧区面积广袤,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覆被以草原为主,自然环境比较恶劣。自古以来,牧区半牧区都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草原畜牧业的重要发展基地,是边疆少数民族农牧民赖以繁衍生息的绿色家园,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食物安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稳定繁荣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由于牧区半牧区人口增加、气候变化以及不合理利用,导致大面积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2011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确立了牧区半牧区“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全书同)提出“加快发展草牧业”,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扩大粮改饲试点、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为牧区半牧区草牧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牧区半牧区草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加快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和关键着力点。然而,长期以来,牧区半牧区农牧民接受科技信息渠道不畅、科技成果应用和普及率不高、草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生态和生产不能很好兼顾等因素,制约着草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加强草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引领支撑牧区半牧区草牧业现代化。在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大力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组织一批中青年专家,编写了《牧区半牧区草牧业科普系列丛书》。该丛书贯彻“顶天立地”的发展战略,以草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主线,面向广大农牧民和基层农技人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深入地介绍我国草原科技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帮助大家认识和解决牧区半牧区生态、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该丛书编写人员长期扎根牧区半牧区科研一线,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发行,对于普及草原科学知识,推广草原科技成果,提升牧区半牧区草牧业科技支撑能力和科技贡献率,推动草牧业健康快速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必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欣喜之余,撰写此文,以示祝贺,是为序。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草原蝗虫基本知识第一节认识蝗虫

 草原蝗虫综合防治技术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