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之道(全国领导干部国学教育系列教材)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治国之道(全国领导干部国学教育系列教材)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7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0212975
作者: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 组编 朱岚 译注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内容简介
内圣而外王,修己以安人。中国传统文化以修身为起点,以治国、平天下为鹄的,浩繁的史籍中汇聚着古人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和深邃智慧。本书从立国之道、立政之道、济世之道:施政之道、吏治之道、邦交之道等六个方面,寻章摘句,阐释先贤论述,涉及国家治理理念、治理目标、治理内容、治理手段等诸多方面,时间跨度上从先秦到清末,力图相对全面地呈现中国古代治国之道,为新时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目  录
第一章 立国之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三、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四、君为民心,民为君体
五、至公者平恕无私
第二章 立政之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一、君天下者惟须正身修德
二、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三、徳惟善政,政在养民
四、国者天下之利用也
五、修身在正其心
六、虐行则怨积,德布则功兴
第三章 济世之道: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立国之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一个极其光辉且具有根本性的观念。有夏已降,及至清朝,历朝历代虽为一姓之王朝,但在传统的国家学说中,都反对把国家作为一家一姓之私属,而是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子不过是秉承天意来治理百姓的。“民惟邦本”,老百姓是国家的基石,政权的根本。“本固邦宁”,只有老百姓安定了,拥护当政者,国家才能实现长治久安。正因如此,“民贵君轻”的政治价值观,成为贯穿传统社会政治思想核心观念之一。
民本思想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民心”的高度重视。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意即是天意。“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贤明睿智的君主,一定是体恤民情、民意、民心的君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古代政治家和思想家反复强调的执政辩证法。
要持守天下为公的理念,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做到大公至正。“政者,正也”,公正是为官行政的法宝,“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贤者以公为心”,“公则天下平矣”,贤能之人,要守公道,行公义,谋公利,做到公正无私,“无偏无陂”、“无偏无党”。这样,可以使百姓平顺,社会和谐,进而迈向天下大同的治世理想。
第二章
立政之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如果问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最突出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德政思想。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实行德政的人会得到百姓的真心拥护,就像是众星围绕在北斗周围。
为政以德,首先是对君主的要求。古人认为“才德全”的人是圣人。“君天下者,惟须正身修德”,君临天下的人要把以德修身作为最要紧的事,自觉地施行仁政、德治。“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死心塌地跟着你。“以德行仁者王”,治理天下,用高压强制的手段还是靠道德教化的方式,效果大相径庭,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总结的:“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一时,败亡亦促。”所以,古人治政,主张任德不任力。
书摘插画
插图

 治国之道(全国领导干部国学教育系列教材)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