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这一生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张国焘这一生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8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3892507
作者:周少华 著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编辑推荐

  本书全面地记述了张国焘从激进青年到学运领袖,从革命者到党的创始人,从野心家到叛徒特务的全过程。围绕张国焘在革命大潮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着力刻画了他激进青年、学生领袖、一大“主席”、党内元老、军队枭雄、中共叛徒、军统特务等重要阶段,系统真实地还原出张国焘的本来面目。在反映张国焘对早期革命运动发挥过积极作用的同时,着重叙述了张国焘政治品质、个人野心、政客手腕对中国革命造成的危害以及他蜕变、滑落、退出历史舞台、沦为过客以乃至于冻死异乡的必然下场,

 

 
内容简介
  张国焘是个悲剧。他有资历、有能力、有魅力,但是,他缺少坚定的信仰和坚韧的意志,缺少大局眼光和战略思维,缺少傲然挺立的卓越品质。他曾经是五四时期叱咤风云的学生领袖、党的“一大”担任主席的建党元勋、长征时期拥兵十万的战争枭雄,后来沦为叛党出逃的军统特务,最后成为乞食北美的落魄老人,冻死他乡。人生的逆转之悬、反差之大,史所罕见。这是他人生悲剧的第一层含义。
  对于为什么在政治和军事的*时期突然遭到逆转,对于为什么在毛张争雄中全面败北,对于为什么在中途离党后遭到各方势力唾弃,张国焘至死不悟。在晚年,他哀叹:“在中国的舞台上,我以前是个演员,现在仅是个观众。”他的夫人杨子烈愤懑不平:“我们做共产党二十年,反共四十年,一生未享到半点幸福。”纠结终生,怨天尤人,是他悲剧的第二层含义。
  悲剧的第三层含义是张国焘的荼毒与拖累。由于他的铁腕政治和铁血“整肃”,杀害了曾中生、许继慎等军事家,杀害了戴克敏、周维炯、舒传贤等苏区创始人和数以千计的红军骨干,同时又因为他的“军阀主义”和“逃跑路线”,在党内斗争中,徐向前、李先念、王树声等一大批将帅长期遭受不公平待遇,备受牵连。这位开始被将士们尊称为“张中央”、“张主席”、“张神仙”的大员,后来成为红四方面军挥之不去的“梦厣”和“包袱”。
作者简介
少华,湖北天门人,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在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员,湖北中共党史学会和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多年从事湖北近现代史、党史、军史和历史人物研究,著有《林彪的这一生》、《中共著名搭档大结局》、《中共无衔军事家》、《张国焘的这一生》、《红四方面军》等十余部人物传和历史纪实作品。
目  录

一、五四健将

二、建党元老

三、歧途深深

四、改换门庭

五、虎踞中原

六、西征入川
七、会师索权

八、密电风云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五四健将
  张国焘9岁时就以胆大、聪慧闻名闾里。利刃加颈,他没有一丝怯意;恫吓逼供,他能从容应对。乡党们说这是一条能够腾飞九霄的蛟龙。面对多灾多难的父母之邦,他抛弃科学救国的主张,报考北京大学,渴望在政坛大展身手。陈独秀、李大钊会聚北京大学,掀起新文化运动和新思潮传播的阵阵风暴。五四运动改变了张国焘的命运,将他推上历史的前台。一夜之间,籍籍无名的书生一跃成为北京爱国学生的领袖。一页风云散后,校园恢复平静,北大学生运动的领袖们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罗家伦、康白情、段锡朋、周炳琳、汪敬熙到美国进修,时称“五大臣出洋”,张国焘放弃留洋的机会,选择留在国内。
  二建党元老
  在逃亡的骡车上,陈独秀、李大钊相约创建中国共产党。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北大红楼——亢慕义斋成立,最初的成员只有三位: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南开才女刘清扬为避免张国焘的感情纠葛,婉拒李大钊的邀请,没有参加小组,留下终生的遗憾。没有仪式,没有歌声,没有标语,只有一束早已枯干的花朵作为装饰。13个年龄不一、口音迥异、装束不同的年轻人在上海秘密集会,揭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新篇章。由于陈独秀、李大钊同时缺席,大会推举张国焘为“一大”主席。张国焘是第一个会见列宁的中央委员。他顽固反对国共合作,在中共“三大”上栽了大筋斗,只得到40张选票中可怜的6票,连个候补中委都没
  当上,遭受政治上第一次滑铁卢。
  三歧途深深
  这个秘密隐藏了半个世纪,如果不是建国后解密的敌伪档案大白于天下,谁也不知道享誉全党的“铁狱硬汉”竟然有过变节行为。在他供出的长达数页的名单上,排在前面的就是李大钊和陈独秀。没有了脊梁,没有了底气,没有了原则,出狱后的张国焘变得世故、圆滑,把政治上的生存当作了人生的最高原则。大革命后期,他担当陈独秀的钦差大臣,四处扑火,惹得天怨人怒,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发出怒吼:“张国焘做了投降代表!”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所肯定的反对土豪劣绅、减租减息、谷米阻禁和破除旧习俗等等做法,都被陈独秀斥责为“过激”、“过火”、“过左”。在国共合作破裂前夕,张国焘主动前往郑州,与冯玉祥、汪精卫会谈,但无法挽救危局。
  四改换门庭
  张国焘奉命阻止南昌起义。恽代英指着他的鼻子说:“如果你再动摇人心,就要打倒你!”谭平山联合军官,准备实施暗杀计划,遭到周恩来的阻止:“张国焘是党中央的代表,怎么能绑呢?怎么能杀呢?”南昌起

 张国焘这一生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