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大师的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历史人物 > 西方心理学大师的故事

  • 版 次:1
  • 页 数:312
  • 字 数:220000
  • 印刷时间:2006年03月01日
  • 开 本: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3358717
作者:熊哲宏 主编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编辑推荐
20世纪世界心理学天空中*耀眼的明星,他们有着可歌可泣的人生故事、无穷的人格魅力和鲜活的创新思想。本书向读者展现了西方心理学大师生平中的重大生活事件,他们独特的个人经历对其人格成长的意义,他们鲜明的人格特质与其思想倾向性之间的关系,他们的成功人生对我们当今的启发意义。本书的启示在于,心理学知识的提出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打上了心理学家深深的人格烙印。 
内容简介
他们是世界心理学天空中最耀眼的明星,他们有着可歌可泣的人生故事、无穷的人格魅力和鲜活的创新思想: 华生因癫狂于爱情的魔力而从学术*跌入谷底,斯金纳因着迷于鸽子的“迷信”而笃信强化原理,弗兰克因被囚禁于纳粹集中营而感受到“生命不能承受之痛”,皮亚杰因“酒神狂欢似的兴奋”而不得不创作哲学小说来加以抑制,弗洛伊德更是因两岁半时看见母亲的裸体而发现“伊底普斯情结 ”…… 本书向读者展现了西方心理学大师生平中的重大生活事件,他们独特的个人经历对其人格成长的意义,他们鲜明的人格特质与其思想倾向性之间的关系,他们成功的人生给现代的我们带来的深深思考。 “愿这本带有原汁原味的西方心理学大师的小传,伴随读者成长为2l世纪世界心理学星空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作者简介
熊哲宏,男,1958年生,心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出版学术著作和译著10余部,近期主要著作有:《心灵深处的王国——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1999;台湾版,2000),《皮亚杰理论与康德先天范畴体系研究》(2002),《认知科学导论》(2002)等。
目  录
主编序言:20世纪世界心理学天空中的灿烂明星
早期哲学心理学家
柏拉图:“理念世界”与“哲学王”
古希腊科学的源头——亚里士多德
梦醒时分的沉思者——“一夜三梦”对笛卡儿的启示
科学心理学诞生时期的心理学家
建构心理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桥梁——费希纳
冯特:“实验心理学之父”
“被埋没的”心理学大家——布伦塔诺.
书斋里的现象学心理学大师——胡塞尔,
“记忆之父”——艾宾浩斯
功能主义学派心理学家
从顽童“进化”成大师——达尔文
酷爱测量的高尔顿爵士
前  言
20世纪世界心理学天空中的灿烂明星 亲爱的读者朋友,当你在我们这本《西方心理学大师的故事》前驻足并浏览时,我猜想你一定是一位心理学知识非常丰富的人。那么,你是怎样得到这些心理学知识的呢? 当然喽,你首先是一个天生的常识心理学家。你会用你天赋的“愿望” 、“意图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人生转折——从师苏格拉底 柏拉图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长大的,但他的家庭并未像其他许多家庭一样因战争而家道中落,因而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青年时期的柏拉图擅长运动,懂得音乐与绘画,还富有文学才能、热衷于文艺创作,写过包括赞美酒神的颂诗在内的多篇抒情诗。此时的柏拉图还热心政治,想从事政治活动。然而,苏格拉底——柏拉图生命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之死,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大约20岁时,柏拉图开始追随哲学家苏格拉底,并且越来越倾心于他。此后八九年时间,雅典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伯罗奔尼撒战争以雅典失败而告终,“三十僭主”在推翻民主政治后八个月因施行暴政而再次被群众推翻。雅典恢复了民主政治,可是它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苏最终喝下毒药而死,时值公元前399年。 苏格拉底之死给柏拉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使他舍弃了从政的志向,一心一意地研究哲学。柏拉图成为哲学家后的第一本著作就是对苏格拉底受审时的记录——《自辩辞》,常见的一种说法是,柏拉图早期的著作都是为了纪念苏格拉底而主要阐述苏氏的思想方法,直到后期才发展自己的学说。 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与苏格拉底 “理念”可谓是柏拉图的核心哲学观点之一,它是指在我们生活的现实物质世界之上的纯粹的精神的实在。例如,我们看到一匹马时,无论是白马、黑马,还是拐腿马,在我们深入观察其细节之前,我们都首先会将其归为马,也就是在心里产生一个“马”的形象或者观念,这种形象或者观念就是一种“理念”,它是永恒不变的,无论你面前的是白马、黑马,还是拐腿马。更形象地说,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一个模子,就如同虽然每一块小熊饼干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制作出来的,而现实中的每一匹马都是理念世界中“马”的模子的产物。关于这个概念,可以对照苏格拉底的“本质”概念,从两者的联系中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对柏拉图的影响。 在本篇开头柏拉图所说的寓言中,洞穴内的世界可以看作是现实的世界,而外面的世界就是理念世界。虽然现实世界并非如影子般灰暗,但是同完美而鲜明的理念世界相比就显得格外平淡。这就好像是彩色照片虽不无趣味,但毕竟是摹本,只不过是一张照片而已。而达到理念世界就必须摆脱感觉 (锁链)的束缚,动用理性,这时也许会被理性的光芒刺痛眼睛,但如果不退缩,就能看到完美的理念世界。从这个寓言中,可以看出柏拉图是非常崇尚理性的。 然而,人们太习惯于追随感觉,不愿用理性思考,因而看不到理念世界中真正的知识。而哲学家们用理性思考,却因此被普通人排斥。在故事的最后,那个逃出洞穴的人重新回到洞穴想引领其他人摆脱束缚和无知,走出黑暗的洞穴,结果却被认为是疯子而被其他人杀死。这样的结局,也许正是苏格拉底的遭遇,也表达了柏拉图对恩师的追念吧。 颠沛流离的逃亡 苏格拉底死后,雅典反对他的情绪达到了最高潮,柏拉图不得不到麦加拉避难,此后更是流亡到西西里、南意大利,甚至埃及等地。在此期间,他考察了各地的政法、宗教等制度,同时研究了天文、数学、音乐等理论以及各种哲学学派的学说,尤其是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一学派对柏拉图今后的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当禁令放宽后,柏拉图在意大利的塔仑屯安顿下来,并认识了他的一个重要的朋友:迪昂。迪昂是叙拉古国王狄俄尼索斯一世的内弟,因他之故,柏拉图得以会见这位国王。然而这场会面却令人非常不快,国王的庸俗和无理使两人争吵了起来,这位暴君一怒之下把柏拉图送交了斯巴达使节(此时斯巴达与雅典正在交战),柏拉图进而被送到了奴隶市场出售。直到一位朋友把他认出来,才将他“买”了下来并送回了家。 P5-6

 西方心理学大师的故事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