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兵学的魅力——中国兵学文化引论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军事 > 中华兵学的魅力——中国兵学文化引论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07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1139615
  • 丛书名:未名社科·学术面对面
作者:张文儒 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7月 
内容简介
  中国兵学,贯穿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像儒学、易学、道学及其他几种主要学说一样,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兵书,特别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兵书,也同其余的重要学术著作一样,表现了中华文化的特有品质。只须浏览其中几本,便会感觉到其有一种独抵华屋之下,一览群小的气度。虽说言兵,但不限于军旅之事,而是拓宽视野,将经济、政治、人文意识、宗教心理、艺术以及其他相关的各种要素,统摄于一体,使人获得一种整体印象。常常通过形象而生动的例证,给人以哲学与文化的教益。
  本书共分9个章节,对中国兵学文化和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作了介绍,具体包括中国古代战争与兵学文化缘起、孙武和《孙子兵法》、孙膑和《孙膑兵法》、先秦其他著作中的兵学文化思想、中国兵学与中华文化等。
作者简介
  张文儒,山西定襄人,1937年出生于太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研究兵学文化的杰出学者。历任北京大学中国现代哲学教研室主任,全国军事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哲学史学会副会长、顾问等职。讲授过“中国现代哲学”、“中国兵学文化”、“东
目  录
作者的话
序言
第一章 中国古代战争与兵学文化缘起
第一节 中国古代战争和兵学文化意识的产生
第二节 中国兵学文化的初期形态
第二章 孙武和《孙子兵法》
第一节 孙武的军事业绩及《孙子兵法》问世
第二节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第三节 《孙子兵法》的哲学思想
第四节 《孙子兵法》与现代科学思维
第五节 《孙子兵法》在国内外
第三章 吴起和《吴子兵法》
第一节 战国初期的战争和吴起的生平
第二节 《吴子兵法》概观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中国古代战争与兵学文化缘起
中国兵学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一支,同儒学、道学等各种文化意识一样,有一个萌芽、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它的缘起,既有社会历史背景,又有人文意识的根源。其中,远古时期的战争,是形成中国兵学文化意识的基础与前提。
 第一节 中国古代战争和兵学文化意识的产生
谈到中国兵学文化意识,不能不先谈谈中国远古时期的战争。
同世界各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家一样,中国社会也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单就战争而言,有过原始社会各部落之间的战争,也有过奴隶制社会形成与奴隶制社会解体时所经历的战争,最后,还有封建社会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许多战争。正是从这些不同类型的战争中,孕育出中国特有的兵学文化意识。
一、中国远古时期的战争与中华民族的形成
人们知道,战争不是从有史以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有人曾质疑说,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原始社会初期究竟有没有战争难以判定。然而,可喜的是,学者们采取迂回的途径,即不是去搜寻古代人类有无战争的直接证据,而是通过对地球上现存人类原始部落的细致观察,已经提供了在人类早期没有战争的间接证据。如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米德早在1935年出版的《三种原始社会中的性别与性格》一书中,就提供出这样的资料:在新几内亚尚存的种族“阿拉佩什族性喜合作,人格特征是温和、亲切、相互依存、绝不侵犯他人,竞争和占有欲都极弱”。我国社会学家对云南省一些原始部落的考察,也发现了类似的状况。美国人类学家和人种学家还发现:北美洲平原的印第安人,自从17世纪引进马匹以后,每年到一定季节才从事征战,在此以前没有战争。在一些彼此隔绝的爱斯基摩人部落间,战争之类的活动极为罕见。
我国近些年来通过考古和发掘,也已经对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八十至六十万年之间的蓝田人,以及距今有六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人和相关的文化遗存进行鉴定,结果是从未发现有战争的遗迹。
出现这种情况很好理解,因为原始人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处于原始社会的低级阶段。那时的人们都是以血缘为纽带而组成。由于工具落后,生产能力低,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很弱,靠一两个人单独生产和生活,几乎不可能;只有依靠群体的力量,才可能获得一些生活资料,并能抵御猛兽或其他自然灾害的侵袭。显然,氏族成员的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再说,原始人群相互之间由于地域广阔,人员稀少,彼此很少有矛盾和冲突,也难以发生战争。
书摘插画
插图

 中华兵学的魅力——中国兵学文化引论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