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独特性研究与探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 > 汉语独特性研究与探索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8608899
作者:周上之 张秋杭 主编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6月 
编辑推荐
《汉语独特性研究与探索》编辑推荐:《汉语独特性研究与探索》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汉语独特性研究与探索》有三个特色:一是兼收并蓄,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对外汉语教学紧密结合。三是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来审视汉语的语言特点,以期取得更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汉语独特性研究与探索》内容简介:《汉语独特性研究与探索》可以让更多的读者朋友们从书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汉语独特性研究与探索》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字本位的理论与教学研究。包括字本位和词本位的争论、字本位的理论依据以及应用价值等问题的探讨。内容之二是对汉语独特性现象的研究。包括汉字、时态、趋向补语等对外汉语教学难点和热点问题的探讨。
目  录
字与语素及其他
急需停止术语之争注重探究实质问题
柔性机制拟稿
析“字本位”论的认识错误
汉语的形式字
单层语法单位观面临的困难——Saussure语法单位观剖析
汉字教与学的基本教学单位:“基本字”和“基本部件”
电脑识打和网络动画在对外汉字教学的应用
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独特性对教学语法的启示
“Mandarin”一词之我见
现代汉语的现代性及其教学
“以字释词法”在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天动说与地动说,字本位与词本位
对日汉语教学中的“字本位”和“词本位”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我把意义和语音规则包含到同一个实体类,并且将之表述为扩大,这种做法会让某些人惊讶,认为这太奇怪了。但是,或许有点不可思议,我只是想指出语素必不可少的东西:不是它的意义,而只是能够被我们所识别。语素是一个能连接到其本身以外的语言实体的语音串。重要的不是它的意义,而是它的任意性。这一点与Harris(1951)的观点是接近的。
认为一个无义而有用的字应该是语法研究的对象,不单是笔者个人的主张。事实上,汉语语法研究在实践早已经脱离语义的束缚,在功能的道路上迈进了。
首先,传统语法自身就认为,汉语的很多虚词,如助词、连词都是仅有功能,没有意义的。吕叔湘、朱德熙(1979:65—66)说:“实字的作用以它的本身为限,虚字的作用在它本身以外。……对于实字,我们要辨别它的意义;对于虚字,我们要辨别它的用法。”
其次,汉语的无义词并不仅限于虚词。汉语中有一类动词,只有句法功能而无实际意义,如:进行、加以、给予等。
朱德熙把这类动词叫做“虚化动词”。他(1982:10)说:这些动词原来的词汇意义已经明显地弱化了,因此在某些句子里把它们去掉并不影响原句的意思。李临定(1990:105)则称之为“形式动词”,他说:形式动词是指本身不具有实在意义而只能以动词名词化为宾语的动词。
实际上这种意义虚化,功能保留的情况不限于这几个形式动词。如“打离婚、打赤膊”这里的“打”字也形式化了。再如“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对敌人实施打击”,“得到”和“实施”也都已经意义虚化了。
如果我们对形式字也实行同样的标准,不再以意义作为准人条件的话,那么就应该承认它的语法地位。
我们应该承认这样一个事实:
现代汉语的单音单字,形式(包括音和形)和功能、意义三者并不同一。因此,意义并不是语言单位的必要条件。
吕叔湘(1962)说:最成问题也是最不成问题的是意义。如果像某些语法学家所说,一种动作或一种性质,当你把它当作一种抽象的事物看的时候,它就具有名词的性质,那么,意义真是个最听话,最不捣乱的乖孩子,可以请过一边。
《马氏文通》以来的汉语语法单位的研究是以意义为基础展开的,语素、词、短语都是“无形”的概念,因此就有拉扯不清的问题。

 汉语独特性研究与探索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