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节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 闹节

  • 版 次:1
  • 页 数:345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年02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11272338
  • 丛书名:民俗·文化·传播丛书
作者:张蔚 著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2月 
内容简介
《闹节——山东三大秧歌的仪式性与反仪式性》的调查研究重点围绕山东省域的三大秧歌商河县的鼓子秧歌、烟台地区的海阳秧歌、青岛地区的胶州秧歌。作为现今依然活跃于民间的汉族表演形态,三大秧歌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它们仪式性与反仪式性的比较研究,揭示秧歌这一民间表演形式背后的文化内涵及意义。以秧歌仪式性和反仪式性的历时性发展和沿革来面对并论证当前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如何被传承和发展的现实问题。
作者简介
张蔚,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戏曲学博士。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表演、戏剧与舞蹈等艺术的研究工作。在《戏剧艺术》、《北京舞蹈学院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艺术百家》、《当代戏剧》、《上海艺术家》等全国艺术类核心学术期刊独立发表研
目  录
导论
 第一节 本书的研究目的、思路及价值
 第二节 前人及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第三节 人类表演学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节——秧歌仪式中的权力与秩序
 第一节 山东几个区域秧歌民俗及节庆时令
 第二节 村落的等级制度与公共权威
 第三节 秧歌的仪式象征与“礼之互惠”
 第四节 秧歌仪式与民间宗教信仰的关联
第二章 山东三大秧歌的比较
 第一节 仪式性强弱及其原因
 第二节 地理位置构成与身体语言的象征差异
 第三节 人物角色的差异
 第四节 传播方式的异同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节——秧歌仪式中的权力与秩序
 第一节 山东几个区域秧歌民俗及节庆时令
  民间对年节的看重和期待是超出人的想象的。无论是贫穷或富有,山东各地民众对这一重要节令的重视表现在了忙年的准备、仪式的程序和闹节的兴致之中。因为山东鲁中平原的商河县与胶东半岛在地理位置、气候风俗、生产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而,体现在节庆民俗形式上的特点也具有相应的差异。
(一)
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为民间的腊八节,新中国成立前,当地农村多用五谷、红枣等熬粥敬佛。随着新中国成立后迷信活动的逐渐废止,饮腊八粥成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吃腊八蒜成为过年时吃饺子的作料,也是过年的一个饮食传统。农历腊月二十三在商河当地是送灶神上天的日子。旧社会几乎每家在厨房都供有灶神。腊月二十三晚上,村民会拿黄草、大豆置于灶台前,示意为灶神喂马。也会用麦芽糖、枣糕等供奉灶神。为什么会用这两种供品,民间流传的说法是麦芽糖和枣糕都是特别黏的食物,用它们供奉灶神可以黏住灶神的嘴,以防止灶神在天上说坏话。
 ……

 闹节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