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世界名人非常之路

当前位置:首页 > 童书 > 11-14岁 > 朱可夫/世界名人非常之路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03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9405178
作者:陈秀伶出版社:蓝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03月 
内容简介

  《朱可夫》是世界名人非常之路丛书之一,主要以朱可夫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而采用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通达他们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使读者产生思想共鸣和受到启迪。读者通过阅读《朱可夫》的成长与成功故事,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一定会受到多方面的启迪和教益,进而更好地把握自我成长的关键,直至开创我们的成功人生!

目  录
苦难童年
 出身贫困家庭
 在吃苦耐劳中成长
 进入教会小学读书
 人穷志不短
经受磨砺
 到莫斯科独自谋生
 勤奋好学的学徒工
 正义面前奋不顾身
 关注产业工人革命运动
投身军旅
 紧张的新兵训练
 坚韧有素的骑兵准军士
 军旅生涯的新篇章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1896年12月2日,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出生在俄罗斯的卡卢加省的斯特列尔科夫卡村。 朱可夫家就坐落在斯特列尔科夫卡村的中央。房子非常破旧,因为年久失修,一个屋角已经陷进地面很深了,墙壁和屋顶上都长满了绿苔藓和青草。全家人只住在一间屋子里,房间里有两面窗户。 朱可夫的父亲康斯坦丁·安德烈维奇是一个鞋匠,母亲乌斯季尼娅·阿尔捷米耶娜,在农场里干活。 朱可夫还有一个姐姐,名叫玛莎。全家4口人只有这么一间房屋,日子过得很艰苦。 . 关于这所房子的历史,连朱可夫的父母也不清楚。据村子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这所房子原来住着一位叫安努什卡·朱可娃的寡妇。 朱可娃无儿无女,为了弥补生活的孤单和寂寞,她就从孤儿院里领回了一个2岁的男孩,也就是朱可夫的父亲。 至于亲生父母是谁,朱可夫的父亲长大后也没有去打听。只听说,他是在3个月的时候,被妈妈丢弃在孤儿院的门口,身上还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儿子名叫康斯坦丁。” 康斯坦丁刚满8岁的时候,养母就去世了。于是年幼的康斯坦丁就到乌戈德厂村,跟一位皮匠学手艺。他后来同孩子们讲起过,他在学徒期间主要是干一些家务活,帮着老板抱孩子、喂牛等。就这样学了三年,“满师”以后,康斯坦丁便到别的地方找活干。年少的康斯坦丁步行来到了首都莫斯科,经过一番辛苦奔波后,终于在莫斯科的维义斯制鞋厂找到了一份工作。 朱可夫的母亲叫乌斯季尼娅·阿尔捷米耶娜。她出生在邻村的黑泥庄一个很穷的人家。 父亲和母亲结婚那年,母亲35岁,父亲已经50岁了。 他们都是第二次结婚,都是在第一次结婚后不久丧偶的。 朱可夫的母亲身体很强壮,她能毫不费劲地扛起80多公斤重的一袋粮食,走好远的一段路。一般妇女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乌斯季尼娅的身体之所以强壮,是因为朱可夫的外祖父阿尔乔姆的体力好。 外祖父能钻到马肚子下面,一头把马顶起来。他还能拽住马尾巴,一把把马拉个屁蹲儿。 由于家里实在是太穷了,康斯坦丁的皮匠活又挣得很少,所以乌斯季尼娅不得不外出帮人运送货物。每年的春夏和早秋的季节,她在地里干活。 晚秋,地里活少的时候,她就到马洛亚罗斯拉韦次县城,替人把食品杂货运送到乌戈德厂的商人那里。运一趟,可挣到一个卢布至一个卢布零二十个戈比。在扣除了马料、店钱、饭钱、修鞋钱等,就所剩无几了。 事实上,斯特列尔科夫卡村的大多数农民的生活都很艰苦,因为这里地少而且瘠薄。 在田间劳动的主要是妇女、老人和孩子。男人们则外出到莫斯科、彼得堡等大城市干些零活,但也挣不了多少钱。 朱可夫他们这些贫穷家的孩子们,都看见过自己的妈妈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每当她们流泪的时候,孩子们的心里也很不好受。而当妈妈们从马洛亚罗斯拉韦次给孩子们带点小面包圈或甜饼干时,他们真是高兴极了!如果在过圣诞节或者是复活节的时候,能积点钱给孩子们买大馅饼,那就让他们更加欢喜了。 在朱可夫5岁、姐姐玛莎7岁那年,母亲又生下一个弟弟,名叫阿列克谢。婴儿长得特别瘦,因而大家都担心他活不长。看着瘦弱的孩子,乌斯季尼娅哭着说:“孩子怎么长得胖呢?光靠水和面包行吗?” P2-3

  ……


 朱可夫/世界名人非常之路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