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仁康音乐文选.下册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音乐 > 钱仁康音乐文选.下册

  • 版 次:1
  • 页 数:468
  • 字 数:341000
  • 印刷时间:1999年07月01日
  • 开 本:128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5535715
作者:钱亦平 编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时间:1997年11月 
内容简介
钱仁康先生生于1914年,本书收录的是1993年以前的音乐专著和论文,下册内容为论西方音乐和西方音乐家。


目  录
第一编 人物春秋
 1.巴赫与现代音乐
 2.苜蓿生涯说海顿
  爱森施塔特时期的海顿
  埃斯特哈茨时期的海顿
 3.从莫扎特的家书看他的性格
  独立不羁、坚强不屈的性格
  民族自豪感
  幽默的性格
  善于洞察世态人情
 4.莫扎特之死新说
 5.舒伯特述评
 6.德沃夏克论舒伯特
 7.门德尔松与歌德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首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像约翰·凯奇的《4’33”》那样的无声音乐、总不成其为艺术。其次,听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是一种美的享受;全部由极端不协和音和刺耳的噪音构成的音乐,只能造成音响污染,正常人的耳朵听起来是不会感到悦耳的。
  音乐又是时间艺术,先后继发的声音不可能同时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一“听”无遗,一“耳”了然。有些作曲家把复杂错综、变化多端的音的序列,组合成万花筒一般的音响图案,如果不看乐谱,单凭耳朵是听不出其中奥妙来的,波兰裔奥地利作曲家豪本施托克——拉马梯(1919-)、苏联作曲家杰尼索夫(1929-)、美国作曲家罗伯特·莫冉(1939-)等人喜用图表式的乐谱,有些乐谱画得很有意思,一听音乐却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种耐看不耐听的音乐,到底是不是符合音乐的艺术规律呢?
  利用多声道和电子音响设备,加强音乐的立体感是好的;但如果忽略了音乐作为时间艺术的表现功能,专门去创造空间的音响,或把造型艺术的表现手法搬到音乐创作上来,却常常会徒劳无功的。时间艺术不会成为空间艺术,这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变化中的统一”这条美的形式原理,常被认为是陈旧不堪的迂腐之谈;但从实践来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有变化没有统一的音乐,总是杂乱无章,难于为人所接受的。约翰·凯奇称他的一首钢琴曲为《变的音乐》,据说是从我们的《易经》得到启发的。其实《易经》并不是专讲“变”的,《易·系辞》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说的倒是变和不变的辨证关系。另一个极端是只有统一,没有变化。法国作曲家萨蒂(Erik Satie,1866-1925)的早期钢琴曲《懊恼》把一个平淡无奇的主题原封不动地反复了840次,据说要演奏24小时。欣赏这首乐曲的听众一定是在活活受罪,哪里还谈得到美的享受!自然,演奏这首乐曲的钢琴家也是在受罪,但受罪的程度比演奏德国作曲家施托克豪森的剧曲《出于7天》来,就像小巫见大巫了。作曲家要求演奏这部剧曲的演员预先单独关在房间里饿4天,不说一句话,然后在半夜里饿得有气无力地闭着眼睛演奏一个个不相连贯的音,脑子里空空如也,不知道自己是在演奏什么,这样才能获得作者预期的效果!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度的,听觉能力也是有限度的。受过训练的人,辨别大半音和小半音之间的微差大概不成问题。但像墨西哥作曲家卡里略(1895-1965)那样把一个八度分为96个音,或像美国作曲家帕尔赤(1901-1976)那样把一个八度分为43个不等的音,恐怕就很少有人(如果不是没有人)能对这些微分音的音律辩及微茫了。愈分愈细的微分音音乐比起十二平均律音乐来,高低不同的音所造成的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数量,不仅是成倍地增加,而是按照几何级数在增加。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的音高关系,由此而产生的错综复杂、变化无穷的音乐语言,至少是难于为现代人的听觉和记忆力所接受的。欣赏一曲优美动人的音乐,可以一唱三叹,回味无穷;如果听了一遍、两遍、三遍,还是茫然若失,甚至辨别不出几次演奏的音乐究竟是不是同一个作品,也就无从回味,无从细细咀嚼,以领略其妙处所在了。

 钱仁康音乐文选.下册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