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解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道德经注解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7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6302543
作者:黎荔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7月 
内容简介
由黎荔注解《道德经注解》所讲述的老子的思想不仅是中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经成为一种重要思想。是深刻影响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道家经典。
老子的思想在当前全球的消费主义化和数字化生存浪潮中具有重要的醒世意义。在生态平衡、竞争世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面前,《道德经》无疑成为警示之钟,告诉人们以智慧之言看生命之道、社会之道和宇宙之道。据统计,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千多种。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帛书]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倾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辞也,为而弗恃也,功成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憨山注]:此释前章“可名非常名”,以明世人居有为之迹、虚名不足尚,圣人处无为之道以御世、功不朽而真名常存之意也。意谓天下事物之理,若以大道而观,本无美与不美、善与不善之迹。良由人不知“道”,而起分别取舍好尚之心,故有美恶之名耳。然天下之人,但知适己意者为美,殊不知在我以为美,...
[憨山注]:此释前章“可名非常名”,以明世人居有为之迹、虚名不足尚,圣人处无为之道以御世、功不朽而真名常存之意也。意谓天下事物之理,若以大道而观,本无美与不美、善与不善之迹。良由人不知“道”,而起分别取舍好尚之心,故有美恶之名耳。然天下之人,但知适己意者为美,殊不知在我以为美,自彼观之,则又为不美矣。譬如西施颦美、东施爱而效之,其丑益甚。此所谓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恶,丑也。又如比干,天下皆知为贤善也,纣执而杀之。后世效之以为忠,杀身而不悔,此所谓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此皆尚名之过也。是则善恶之名,因对待而有:故名则有无相生,事则难易相成,物则长短相形,位则高下相倾,言则音声相和,行则前后相随,此乃必然之势。譬如世人以尺为长,以寸为短。假若积寸多于尺,则又名寸为长,而尺为短矣。凡物皆然,斯皆有为之迹耳。凡可名者,皆可去,此所谓名可名,非常名也。是以圣人知虚名之不足尚,故处无为之道以应事;知多言之不可用,故行不言之教以化民。如天地以无心而生物,即万物皆往资焉,不以物多而故辞。虽生成万物,而不以万物为已有。虽能生物,而不自恃其能。且四时推移,虽有成物之功,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其功,故至功不朽。不尚其名,故真名常存。圣人处无为之道,亦由是也。盖万物作焉已下,皆是说天地之德,以比圣人之德。文意双关,庄子释此意极多。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智者不敢为。为无为,则无不治。
[帛书]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道德经注解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