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经济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上海市“085工程”资助出版精品教材)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运输经济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上海市“085工程”资助出版精品教材)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7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0214665
作者:张丽娟 著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内容简介
  本书全书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论、运输需求、综合运输、运输市场、运价、交通运输政策、道路运输经济效益、道路运输成本、汽车运输企业经营管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运输业的民营化、运输现化化。
作者简介
  张丽娟,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讲授运输经济学、国际航运经济学等课程,主持科研项目:《舟山现代航运业发展战略及“十二五”规划研究》,舟山市港航管理局,结题;《嵊泗县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嵊泗县交通运输局,结题;《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北京中物联规划研究院,结题;《湖州市加快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研究》,湖州市港航管理局,结题。
目  录
绪论
第一节 运输经济学的内涵及研究对象
第二节 运输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第一章 运输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运输业的形成和作用
第二节 各种运输方式概述
第三节 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
第四节 运输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第二章 运输业的性质
第一节 运输业是物质生产部门
第二节 运输业属于第三产业
第三节 运输业是基础设施
第三章 运输结构与运输布局
第一节 运输结构概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运输业的形成
  运输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从整个人类社会看,运输劳动从生产过程中分离而独立,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运输业的形成与商品生产、商品流通的发展密切相关。流通领域中的运输需求直接来源于商品交换的需要,商品交换与商品运输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商品交换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引起运输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客观上要求运输劳动独立化、专门化和社会化。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原始社会愚昧时期发生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同农业的分离,使经常的交换即商品交换成为可能。在原始社会瓦解时期,手工业同农业分离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发生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使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的规模有所扩大。然而,在以后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商品交换的规模和范围都受到限制。起初,由商品交换而产生的运输活动是由商品生产者自己完成的,是为交换而运输的。其后,运输活动与商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商人主要从事商业而兼搞运输,运输成为实现商品交换的辅助手段,具有明显的依附性质。如在海运发展史上,就曾出现过所谓“商人船主时代”。在我国,起源于秦代的漕运,是大宗长途的粮食水上专业运输,为封建王朝所垄断,是很特殊的独立的官办运输形式。在封建社会中虽曾出现过船帮车行,但也是零星和分散的。然而,流通过程中的运输活动从商业中分离出来,并形成独立的产业部门,却是生产力、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个过程,从世界范围看,大体上是在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产生的时期完成的。
  运输业和工农业一样,在其发展中经历了手工业生产、工场手工业生产和机器生产几个阶段。早期的运输发展是很缓慢的,普遍没有受到重视。18世纪开始的欧洲产业革命,标志着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英国工业革命后,对运输工具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工业化、都市化使人们的来往增多,贸易的发展,对运输需要更为迫切,而1765年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兴起,生产规模的扩大,要求扩大商品销售和原材料的供应范围;地方性市场发展为全国性市场,进而发展为世界性市场。旧有的运输工具不能适应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市场急剧扩大的要求。工业和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使社会生产的一般条件--运输业的革命成为必要。作为新型动力的蒸汽机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为机械运输业的出现提供了物质条件,促成了旧式水陆交通工具的根本性变革。

 运输经济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上海市“085工程”资助出版精品教材)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