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佛教史地考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北京佛教史地考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纯质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5511115
作者:包世轩出版社:金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编辑推荐
《北京佛教史地考》的内容贯穿于整个北京佛教史,时间跨度很大,范围很广。作者考据精确,史实丰富,对北京佛教史上的许多“谜团”进行了分析考证,对于北京佛教史的研究极有益处,是一部有价值的著作。
《北京佛教史地考》是民间文艺家,知名学者包世轩先生多年的研究成果,对辽金元明清时期北京佛教的历史、地理和建筑进行了详细考证,考据精确、视角独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北京佛教史地考》是民间文艺家、知名学者包世轩先生的论文集,共收入近30篇论文,对辽金元明清时期北京佛教的历史、地理和建筑进行了详细考证,对于研究北京佛教的历史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包世轩,民间文艺家、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副所长、北京民协理事民俗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联大北京文化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出版有《西山八大处》、《西山问道集》、《抱瓮灌园集》等。
目  录
001 潭柘寺创建于西晋永嘉元年
007 隋藏佛舍利的弘业寺旧址为悯忠寺东部的辽大延寿寺
019 唐末五代至辽代玉河县辖界考
034 辽大昊天寺塔院以及明清隆恩寺千年史事汇考
055 辽代房山云居寺刊刻石经史事丛考
068 辽玉河县清水院统和十年经幢题记汇考
097 辽末金初为悟缠在戒台寺内建造的五级密檐僧塔
100 金元时期辽法均“大乘三聚戒本”在燕京流传情况考略
127 金元两代临济宗海云印简禅系与竹林寺潭柘寺法脉渊源考寻
165 金元两朝燕京大庆寿寺史事通考
226 金元时期的五华观与卧佛寺相关史事考略
235 蒙古汗国时期燕京地区的“大周朝元元年”考略
247 山西广灵县元初临济宗道鉴禅师塔铭史事考
261 元大护国仁王寺旧址及相关问题考察
前  言
总 序

从佛法本身来说,教、理、行、证的修学次第,已经为佛弟子指明了修学的道路。但是,佛弟子因为自己的资质、喜好的不同,往往有所偏向,于是形成不同类型的佛法,如重义理、重实践等区别。但是,作为佛弟子来说,义理的探讨是为了将佛陀所要开示的真实事理,充分、完整地表达出来,如“阿毗达磨”虽然着重于论证“法”的自性、定义、关系等,但是其本意仍然在于“谛理的现观”,最终归宿于修证。那么,重修证的佛教,主要是从利益众生的角度,重视佛法的适应性、实效性,所以对事相的分别比较少,如初期大乘经典以“般若”、“三昧”、“解脱门”、“陀罗尼”、“菩提心”等作为中心,来表达从发趣、修行、证入的历程。虽然存在着这种不同的侧重,但都是佛法的根本都是以义理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为中心。中国佛教其实已经非常明显地表明了这一点,如天台智者大师的教观并重,这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高僧传》将古代僧人分为十科,其中翻译、解义、读诵便属于义解门;而习禅、明律、感通、遗身、护法、兴福,都是属于实践门一类;最后一科“杂科”则是指出家人的外学修养,傍及世间经书、治世语言、礼乐文章等,无不兼通。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潭柘寺创建于西晋永嘉元年
北京潭柘寺历史极为悠久,据古籍记载创建于西晋时期。如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谚曰:先有潭柘,后有幽州。夫潭先柘,柘先寺,寺奚遽幽州论先,潭柘则先焉矣。潭柘而寺之,寺莫先焉矣。”
“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燕地古谚是潭柘寺古远年代的印证,即潭柘寺的始建年代比隋唐的幽州城更为悠久。隋唐之前北京称为蓟城,隋唐改称幽州城。
复载“寺,晋、梁、唐、宋,代有尊宿,而唐华严为著。……寺先名嘉福,后又名龙泉,独潭柘名传久不衰”。
潭柘寺始建于晋代,此类记述颇普遍,最初称为嘉福寺。初创的潭柘寺,显然规模和影响都不大,因地处深山较为隐秘,远离政治势力及战乱的袭扰,也是早期潭柘寺得以传承发展的外部条件。
一、西晋早期的佛教
西汉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使者伊存口授汉廷博士弟子景卢以佛经,被认为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开始。魏晋之朱士行、西晋竺法护都翻译了不少佛经。魏晋时期佛教在都城上层社会已有一定程度的传播。由于佛教的渐次流行,西晋时期,朝野对佛教的信仰已经相当普遍,西晋时期洛阳有白马寺、东牛寺、菩萨寺、石塔寺、愍怀太子浮图、满水寺、槃鵄山寺、大市寺、宫城西法始立寺、竹林寺等十余所寺院。都有史籍记载可以查证。
西晋时期,西域羯人(南匈奴之裔)杂胡大量内迁中原,在西晋后期不堪压迫的各族人民起义造反,开始建立自己的政权,如刘渊的前赵,石勒、石虎的后赵,表明“五胡”少数民族及文化在中华大地的崛起。典型例证便是石勒父子重用来自龟兹的僧人佛图澄,这与历代占据统领地位的中华旧有文化形成强烈的对比与碰撞。没有一个汉族政权的统治者会赋予异族和尚如此高的政治地位,这表明内迁的西域胡人及其崇尚的文化,随着他们政治势力的崛起,将成为这个国家地域内占统治地位的族群与文化。
这个族群是“五胡”,这个文化便是佛教,中华还是这个中华,但一种新的佛教文化随着新统治者登上历史舞台,逐步发展并统领了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
依据唐道宣《释迦方志》(著于永徽庚戌)记载:“西晋祖武皇帝(266—290),大弘佛事,广树伽蓝。晋惠帝(290—306),洛下造兴圣寺,供僧百数。晋愍帝(313—316)于长安造通虚、白马二寺。西晋二京,合寺一百八十所。译经一十三人,七十三部,僧尼三千七百人。”

 北京佛教史地考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