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者(睿文馆)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史 > 探索者(睿文馆)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2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纯质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2770724
  • 丛书名:睿文馆
作者:[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 著,吴晓妮 陈怡 译,周昌忠 校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编辑推荐
1、余秋雨专文推荐
2、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布尔斯廷“世界历史三部曲”之三,其他两本分别是《发现者》和《创造者》
3、上海译文经典丛书“睿文馆”系列第二期
 
内容简介
本书告诉我们西方文化所经历的三大探索时代:首先是先知和哲学家,如摩西、约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宗教改革家们,他们义无反顾地从上帝或内心的理性中探索求赎或真理。其次是一个共同探索的时代,如修昔底德、托马斯?莫尔、马基雅弗利和伏尔泰,他们本着自由精神追求文明。最后是社会科学的时代,人们面向着未来,却似乎被历史所支配着。这个时代的杰出人物有马克思、施本格勒、汤因比、卡莱尔和爱默生、马尔罗、柏格林和爱因斯坦、等等。他们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勇往直前,继续探索。
作者简介
丹尼尔·J·布尔斯廷(Daniel J. Boorstin)是美国著名文学派史学家,曾获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任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达12年之久。他著有20余部著作,被译成至少30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售出数百万册。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其美国历史三部曲——《美国人》,以及世界历史三部曲——《发现者》《创造者》和《探索者》。
目  录
目录
致读者
第一卷 古代的遗产第一编 先知的道路:崇高的权威从先见到先知:摩西的顺从考验立约的上帝:以赛亚的信仰考验信仰者的挣扎:约伯自我阐释的世界:东方的恶
第三编 基督教的道路:共同体的实验信仰者的团体:教会信仰的岛屿:隐修院辩论的方式:大学新教的三种不同方式:伊拉斯谟,路德,加尔文


第五编 自由的方式马基雅弗利对于民族国家的追求约翰•洛克界定知识和政府的界限伏尔泰对文明的召唤卢梭寻求逃遁杰斐逊的美国的探求黑格尔转向“地上的神的理念”


第七编 疑问的圣殿“一切历史皆为传记”:卡莱尔和爱默生克尔恺郭尔从历史转向存在威廉•詹姆斯:从真理到意识流多样性的慰藉和惊奇困惑的文学
第八编 进行中的世界:探索的意义阿克顿的“未来的圣母马利亚”马尔罗:反命运的魅力重新发现时间: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界定神秘:爱因斯坦对统一性的探求

前  言
致读者
身处两个永恒——逝去的往昔与未知的将来——之间,我们从未停止追寻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方向感。我们继承了科学和艺术的遗产——那些伟大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哥伦布们、列奥纳多们和莎士比亚们的作品;这些已在我的前两本书中加以列举。我们因他们的发现和创造而自豪。但我们个个都是探索者。我们都想知道为什么。人是好问的动物。尽管有所发现,即相信我们已找到答案的信念会使我们彼此疏远,并且忘记我们的人性,但继续使我们走到一起,并把我们造就且保持为人的正是探索本身。这本简略的书无意考察哲学或宗教的历史,而旨在利用西方伟大哲学家和宗教领袖示范各种探索方式。这是一部关于探索而非发现的史书。我选择了那些至今我仍以为最无可争辩的探索者,他们探问我们生命和历史之意义的路径今天依旧把我们引上自己的追寻之旅。
媒体评论
推荐布尔斯廷
首先,这是两部气魄宏伟的书。就像世界上一切气魄宏伟的事物都有单纯的灵魂一样,这两部书的主角只有一个:人类,行动只有两个:发现和创造。《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它们“富有戏剧性”,那就是一个主角在演一出长达数千年的两幕剧。对世界历史作这样的提炼,不知历史学家们作何评价,而在我看来,则是提炼出了人之为人的高贵,有一种心旷神怡的痛快。一切琐碎的曲折、机巧的智谋、轰然的成败,在这种单纯的提炼前全部黯然失色。我想,很少有历史读物能引发如此平缓而强大的精神震撼。
另一方面,这又是两部最个人化的书。按照一位美国评论家的说法,是“富有人情味的历史著作”。布尔斯廷毫不掩饰地把自己的情感、个性投入到他的判断和取舍之中,而不像有的历史著作,故意否认作者的血肉存在,以一种人见人厌的枯燥来冒充铁面无私的公正。其实,历史发生的全息现场早已消逝,偶尔留下的片段史料哪能复活即便是一个片段的*真实?真正可靠的是整体的人类和个体的生命。只有个体生命才能感应整体人类,因此也能顺便感应千百年前的某些古人,只要这些古人被我们认为重要,并且有沟通的缘分。布尔斯廷选取了一批他能感应的古人,用自己的生命将他们复活,结果历史就成了以他为中介的他们和我们的亲切会晤。历史并不外在,并不异己,而是有极大的可能在我们心底升起,并把我们溶化。我想,这大概也是“文学派的史学家”这一学派的由来吧。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1 从先见到先知: 摩西的顺从考验
你到了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之地,那些国民所行可憎恶的事,你不可学着行。你们中间不可有人使儿女经火,也不可有占卜的、观兆的、用法术的、行邪术的、用迷术的、交鬼的……因你所要赶出的那些国民,都听信观兆的和占卜的,至于你,耶和华你的上帝从来不许你这样行。耶和华你的上帝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兴起一位先知像我(摩西),你们要听从他。(《申命记》18:9—22)
元始先知摩西是以上帝的名义对法老说话的:“耶和华这样说。”上帝也正是通过先知来统领他的人民。历史证明,由摩西的宗教所带来的这种希伯来意识形态,对西方信仰的未来至关重要。单一而全知全能的仁慈上帝使人类背负起信仰的义务——归根结底是选择的义务。这种“伦理一神教”造成自身的难题。当先知带来的不只是未来的蓝图,而且还有上帝的律令时,他提供给信徒的是新的考验: 对顺从的考验。直面过上帝的摩西将十诫直接从上帝那儿带到西奈山。前五诫——禁拜其他神,禁造偶像和渎神,命令遵守安息日规定以及孝敬父母——肯定了他们社会的传统。但是其余的五诫全是从否定的方面来讲的——禁止杀人、奸淫、偷盗、作假见证和贪恋邻人财物,强调倾听者可以自由选择正当信仰的方式,并以此避免罪恶。摩西十诫如此使顺从成为信徒的标志。一千年以后,这种观念也成为伊斯兰教的核心(“伊斯兰”源自阿拉伯语,意指“顺从”,顺从真主的意志)。但是摩西宗教的另一个独特要素却为信仰开启大门。摩西亲近的上帝和他的创造物一起神秘地共享权力。他甚至以立约的形式,使他的人民和自己享有同等的地位。最大的悖论是,全能的造物主上帝寻求同其创造物之间形成一种自愿的关系。上帝和他的选民以色列的孩子们之间的关系乃由双方自由选择。“你们果然听从且谨守这些诫命,耶和华你上帝就必照他向你列祖所起的誓守约,施慈爱。”上帝及其创造物之间的这种特殊的契约关系,表明了上帝更为看重一种自由规定的顺从。这表明了神的意图: 人的生命应由人自己的选择来支配。这是古希伯来人对自由意志的肯定。古希伯来人是上帝的选民,同样上帝也是希伯来人所选择的上帝。大约公元前8世纪,希伯来先知所传达的圣言由先知或其抄写员记录下来。此后先知就承担了一种角色,超出他们生活的、上帝最初向其发布预言的社区。先知的圣言如今传送到所有懂得他话的人那里——甚至远远超出了他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地点。这样,先知们的言论成为持久的先知文献。先知们说过的话语汇集了起来,成为普适于各地人们的神圣教诲。文字记录就这样使部落启示扩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宗教。当年琐罗亚斯德(公元前两千年后期)的言论为琐罗亚斯德教奠定基础时,也发生过类似的转换。后来耶稣话语的记录,再后是公元7世纪时穆罕默德的言论,也都发生过这种情形。

2立约的上帝: 以赛亚的信仰考验

 探索者(睿文馆)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