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明史演义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明史演义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4609929
  • 丛书名: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作者:蔡东藩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6月 
编辑推荐

◆1935年会文堂铅印本简体版,精装珍藏版,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上起秦始皇,下讫民国,中国一套写尽中国2000多年历史百态的演义巨著,对普及中国历史知识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自1916年出版以来,重印过几十个版本,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册。
◆本套通俗演义,内容丰富取材翔实,全11部,纯质纸高清印刷,原汁味巨好看!

◆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

 

 
内容简介
蔡东藩先生的这套《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从秦汉写到民国,全书共一千余回,五百多万字,写了近二千二百年的历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叙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深受读者青睐。在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上,蔡东藩以“正史”为主,兼采稗史、轶闻,他自称所编历史演义,“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对稗史、逸闻等史料的使用极为谨慎,往往要“几经考证”。
  在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上,蔡东藩以“正史”为主,兼采稗史、轶闻,他自称所编历史演义,“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

  此次出版,是以会文堂1935年铅印本为底本,编辑的主要原则是保留该版本的原汁原味。除了将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仅对个别的错字、标点等做了调整和修改。

 

 

作者简介
蔡东藩,清山阴县临浦(今属萧山)人。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14岁中秀才,后又进京朝考,名列优贡,分发福建候补知县,因不满官场恶习,数月即称病回乡,辛亥革命之后,曾先后在杭州及绍兴等地教书。1916年开始蔡东藩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时间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目  录
第一回 揭史纲开宗明义  困涸辙避难为僧
第二回 投军伍有幸配佳人 捍孤城仗义拯主帅
第三回 攻城掠地迭遇奇材 献币释嫌全资贤妇
第四回 登雉堞语惊张天祐 探虎穴约会孙德崖
第五回 郭家女入侍濠城  常将军力拔采石
第六回 取集庆朱公开府  陷常州徐帅立功
第七回 朱亮祖战败遭擒  张士德絷归绝粒
第八回 入太湖廖永安陷没 略东浙胡大海荐贤
第九回 刘伯温定计破敌  陈友谅挈眷逃生
第十回 救安丰护归小明王 援南昌大战伪汉主
第十一回 鄱阳湖友谅亡身  应天府吴王即位
第十二回 取武昌移师东下  失平江阖室自焚
第十三回 檄北方徐元帅进兵 下南闽陈平章死节
第十四回 四海归心诞登帝位 三军效命直捣元都
媒体评论

      其规模之宏伟,卷帙之洁繁,内容之丰富,它所起的作用,是官修的“二十四史”或任何中国通史都无法代替的。蔡东藩治学严谨,务实求真,诚如他自己所说:“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由于这部演义是以历史事实为基础,适当借鉴了演义体小说的写法,增添了一些情节与人物性格描写,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思想性、知识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在许多方面获得了非同寻常的成就。
  蔡东藩写作《历朝通俗演义》,志在实事求是地谈中国历史,以史为鉴,开启民智。这套书照顾了普通读者对历史知识的渴求,同时又能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在众多介绍中国历史的书籍中独树一帜,至今仍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它是一部进行中国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历史资料。是近代演义史书当中出版发行历时*长、数量*的一种。
  它既不是“纯文学”,也不是“雅文学”;它不是纯历史,又没有虚造历史……部好的历史实录,何尝不可当作一部小说和文学作品看?
  我们的民族历史要承、要绪,读蔡先生的书可以导你入门,且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从这个意味上说,真的是厥功甚伟了。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揭史纲开宗明义
  困涸辙避难为僧
  江山无恙,大地春回,日暖花香,窗明几净,小子搁笔已一月有余了。回忆去年编述《元史演义》,曾叙到元亡明续的交界;嗣经腊鼓频催,大家免不得一番俗例:什么守岁,什么贺年,因此将元史交代清楚,便把那管城子放了一月的假。现在时序已过去了,身子已少闲了,《元史演 义》的余味,尚留含脑中,《明史演义》的起头,恰好从此下笔。元朝的统系,是蒙族为主;明朝的统系,是汉族为主。明太祖朱元璋,应运而兴,不数年即驱逐元帝,统一华夏,政体虽犹是君主,也算是一位大革命家,大建设家。嗣后传世十二,凡一十七帝,历二百七十有六年,其间如何兴?如何盛?如何衰?如何亡?统有一段极大的原因,不是几句说得了的。先贤有言:“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国必兴盛;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国必衰亡。”这句话虽是古今至言,但总属普通说法,不能便作一代兴衰的确证。
  小子尝谓明代开国,与元太祖、元世祖的情形,虽然不同,但后来由兴而衰、由盛而亡,却蹈着元朝五大覆辙。看官欲问这五大弊吗?第一弊是骨肉相戕;第二弊是权阉迭起;第三弊是奸贼横行;第四弊是宫闱恃宠;第五弊是流寇殃民。这五大弊循环不息,已足斲丧元气,倾覆国祚;还有国内的党争,国外的强敌,胶胶扰扰,愈乱愈炽,勉强支持了数十百年,终弄到一败涂地,把明祖创造经营的一座锦绣江山,拱手让与满族,说将起来,也是可悲可惨的。目今满主退位,汉族光复,感世变之沧桑,话前朝之兴替,国体虽是不同,理乱相关,当亦相去不远。远鉴胡元,近鉴满清,不如鉴着有明,所以元、清两史演义,既依次编成,这《明史演义》,是万不能罢手的。况乎历代正史,卷帙最多,《宋史》以外,要算《明史》。若要把《明史》三百三十二卷,从头至尾,展阅一遍,差不多要好几年工夫。现在的士子们,能有几个目不窥园、十年攻苦,就使购置了一部《明史》,也不过庋藏书室,做一个读史的模样,哪里肯悉心翻阅呢?何况为官为商为农为工,连办事谋生,尚觉不暇,或且目不识丁、胸无点墨,怎知道去阅《明史》?怎知道明代史事的得失?小子为通俗教育起见,越见得欲罢不能,所以今日写几行、明日编几行,穷年累月,又辑成一部《明史演义》出来。宜详者详,宜略者略,所有正史未载、稗乘偶及的轶事,恰见无不搜、闻无不述,是是非非,凭诸公议,原原本本,不惮琐陈。看官不要惹厌,小子要说到正传了。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明史演义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