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城市自助旅游指南 > 灵隐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0年04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6329116
作者:闫静静 编著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时间:2010年04月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本书是其中的分册《灵隐寺》,介绍灵隐寺的历史文化与景点。

 
内容简介

     灵隐寺是中国佛教的著名寺院,也是杭州最早的名刹。从建寺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可谓阅岁月沧桑,览人间百态,几番风雨,几多变革;始终悠然独立于修竹茂林之间,其身上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及其所折射的历史风貌更是无法估量的宝贵财富,现已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祈福的游览圣地。

目  录
概述
灵隐古刹
飞来峰景点
灵隐其他建筑
灵隐“亭文化”
历史传说故事
灵隐情结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改灵隐寺为灵隐山景德寺。天禧五年(1021年)又改景德寺为景德灵隐寺。当时皇室对灵隐寺已经相当重视,在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章懿太后赐庄田及钱,作为修葺扩大寺宇之用,更于皇祜元年赐御绣《观音心经》二卷,《回銮碑》及飞白黄罗扇等御用之物。庆历年间,丞相韩琦、参知政事欧阳修等奏赐契嵩所著书《传法正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传法正宗论》(三书合称《嘉祜集》)和《辅教篇》入藏。自此之后,灵隐寺闻名遐迩,海内外佛教信徒纷纷前来探求佛法。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当时宋高宗为保全皇位,偏安东南一隅,不思迎回被金人掳去的徽、钦二帝,却大力宣扬他的“孝道”,将一些名刹梵宇改为祈福祷告戒斋之所,并于绍兴五年(1135年)改名为“灵隐山崇恩显亲禅寺”。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诏每年四月初八佛诞日赐帛五十匹给灵隐寺,并时常来灵隐寺进香祈福。后来,宁宗嘉定年间评定浙江禅院,以余杭径山寺为第一禅院,灵隐寺为第二,净慈寺为第三,宁波天童寺为第四,阿育王寺为第五,并称为“禅院五山”。宋理宗则把显亲禅寺原有的大雄宝殿改名为“觉皇殿”,另外赐书“妙庄严域”四字。1158年,灵隐寺仿照当时的净慈寺建“田字殿”,塑五百罗汉,一时间,杭嘉湖地区盛传“数不清的灵隐罗汉”。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宋理宗赐号的“觉皇殿”糟朽倾颓,由当时寺僧慈照、住持正传与平章张缔重修,历时四年才竣工。在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年),竹泉法林禅师自净慈寺迁往灵隐,一度宗风甚炽,朝廷授其金褴衣,灵隐寺依旧香火兴旺。直至元顺帝至正十九年(1359年),战火不断,寺宇也毁于其中,损失惨重,尽管后来有住持辅良重修,但仅建了方丈室与伽蓝堂。灵隐寺当年的盛况已不再,曾经有过的“食罗千夫”、“撞钟击鼓”、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已成过眼云烟,灵隐寺显出衰落颓废之势。明朝创世之初,明太祖朱元璋崇尚佛法,定都金陵(今南京)后曾召见灵隐寺住持见心。一时之间轰动朝野,四众归敬,而且亲封他为“十大高僧”之一,并授以金褴袈裟,并命他撰“正心”“崇本”“观道”“敬贤”四箴。但不久之后,就以整顿为名,对各寺庙采取种种限制的措施,灵隐寺为求自保率先把宋时朝廷所赐的杭、秀(今嘉兴)两州庙田一万三千亩交还朝廷。此举深得朱元璋之心,随即又把部分土地赐还寺庙。灵隐寺相继修复觉皇殿等殿堂,新塑佛像及诸供具。但隆庆三年(1569年),寺又毁于雷火,仅剩直指堂。当时正值海寇盛行,朝廷一时之间难以分身应对,而寺中住持又苦于财力物力不足,无法修复。直至万历十年(1582年),如通法师任灵隐寺住持,开始大规模重建工作,历经五年,仿唐而建,用平头柱四十八根,石柱十六根,改“觉皇殿”为“大雄宝殿”,还建成三藏殿等,蔚为壮观。寺成后,如通禅师“开讲说法,士庶云集”,香火兴盛于一时。但是崇祯十三年(1640年),灵隐寺又遭横祸,由于不慎失火,除大殿和直指堂等殿之外全都被焚毁。明朝末年,灵隐寺在风雨飘摇、改朝换代之际更是尽显颓废凋零。那时寺内建立了“房制”,把寺内院落私有化,收支账目、招收僧众等事具是独断专行,自成一体,红尘世俗之气甚重,已无清心修佛著书之人,更无重新修葺庙宇殿堂之心,尽是一片凄惨落寞之态。明末清初之时,有位具德和尚很受欢迎,为三峰法藏法师的嫡嗣,天童密云法师的法孙。他不顾众人反对,力排众议,凭借顽强的毅力历尽千辛万苦,花了十八年的时间,终于使灵隐寺一改前貌,焕然一新。据说灵隐寺大雄宝殿上梁之日,前来观看的人达十多万!《灵隐寺志》载:“自建造以来未见若斯盛者也!”具德和尚修复后的灵隐寺规模非常大,共建成“七殿”“十二堂”“四阁”“三楼”“三轩”等,使灵隐寺百棋千栌,金碧丹黝,为东南之冠,被称为“东南第一山”。时至清代康、雍、乾“百年盛世”之期,康、乾两位皇帝多次巡视江南,驻跸灵隐,赋诗纪游,刻碑立寺。尤其是康熙帝玄烨,一生六次南巡,五次驻跸灵隐,赐额留诗,与灵隐寺结下了不解之缘。相传康熙南巡时,登寺后的北高峰顶饱览过胜景之后,即兴为灵隐寺题匾,“灵”字繁体上面为一个“雨”字,中间横排三个“口”字,最下面一个“巫”字,他欢喜之余,把上面的“雨”字写得太大,差点就下不了台。他突然想起在北高峰上时看到山下云林漠漠,整座寺宇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雾之中,有云有林,显得十分幽静,于是灵机一动,顺势在“雨”字下加一“云”字,赐灵隐寺名为“云林禅寺”。皇帝每每浏览此地均赏赐贵物,优礼有加,故灵隐寺在清初亦有百年隆盛之局。清嘉庆、道光二帝,对灵隐寺也一如既往地支持与关心,曾拨款给灵隐寺,作为修复与兴建的费用。阮元为浙江巡抚时,对灵隐寺关照有加。他主持刻朱熹、翁方纲等集成,议藏灵隐,故建了“灵隐书藏”。又广集世典储藏其中,灵隐书藏,内容丰富,有宋明教契嵩禅师的上堂槌,宝达的照佛镜、白沙床,宋孝宗赐的直指堂印,程嘉燧的冷泉亭图,李流芳的西湖卧游画册、冷泉红树图。另外,还有董其昌、密云、三峰、谛晖、巨涛、陈鹏年、翁方纲、胡高望等人墨迹。P8-13

 灵隐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