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当前位置:首页 > 烹饪/美食 > 茶酒饮料 > 茶道/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1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6316833
作者:于元 编著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时间:2010年05月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吉林文史出版社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于元编著的《茶道》介绍了有关茶道产生前、茶道的起源、中国茶道史、古代茶道种种等历史文化知识。

 
内容简介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介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吻合,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的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中国的茶道文化兴起于唐代,盛于宋明两代,表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故又被称为美学宗教。 《茶道》由于元著。

目  录
一 茶道产生前
二 茶道的起源
三 中国茶道史
四 古代茶道种种
五 现代茶道种种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茶在植物学里属于山茶科,是一种常绿灌木,也称小乔木植物,高1至6 米。 茶树性喜湿润,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大面积栽培。 茶树树叶可制成茶叶泡水饮用,有强心利尿、提神清脑等功效。 茶树种植三年后即可采叶制茶,用清明节前后采摘的四至五个叶的嫩芽制成的茶质量最好,属于茶中珍品。 我国有关茶的记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饮茶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茶技艺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过去的。 唐代陆羽在《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国饮茶源于神农氏的说法还有动人的传说呢。 一说:有一天,神农氏在野外用釜煮水时,刚好有几片树叶飘进釜中,煮好的水微微发黄了。神农氏喝了这微微发黄的水后,顿感生津止渴,神清气爽。 于是,神农氏便将其称为茶水,分给大家品尝,这样便有了茶。 又一说:神农氏长了个水晶肚子,人们从外面就可以看见食物在神农氏胃肠中蠕动的情形。有一天,神农氏试尝茶树叶子时,发现茶树叶子在肚子里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得千千净净。于是,神农氏便称这种植物为 “查”,后来演变成“茶”字,这就是茶的起源。 据晋代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后,巴国曾向周武王进贡茶。 《华阳国志》中还说,那时已经有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茶最初是作药用、食用和祭祀用的,后来才渐渐发展为饮品。现在的腌渍茶、打摆茶、油茶、烤茶、罐云茶等仍在沿用古习。 三国时期魏人张揖在《广雅》中记载了当时制茶与饮茶的方法:将饼茶烤炙之后捣成粉末,然后掺入葱、姜、橘子等调料放到锅里烹煮。这样煮出的茶成粥状,饮时连作料一起喝下。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唐代。 唐代茶的饮法仍是煮茶,也称烹茶、煎茶。饮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饼茶碾成细末,再用筛子筛成粉末备用。下一步是先将水煮开。水刚开时,水面出现像鱼眼一样细小的水珠,并微微有声,称为一沸,这时要在水中加一些盐调味。当锅里的水泡像涌泉和连珠时,称为二沸,这时要用瓢舀出一瓢开水备用。然后用竹夹子在锅中心搅拌,将茶末从锅中心倒进去。稍后,锅中的茶水会沸腾溅沫,称为三沸,这时要将刚才舀出的那瓢水再倒进锅里去,这样一锅茶汤就算煮好了。最后,将煮好的茶汤舀进碗里饮用。这是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饮茶方法,也是第一种方法。 P2-5


 茶道/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