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五百年-汇通天下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商业史传 > 晋商五百年-汇通天下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1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4051576
作者:刘建生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汇通天下,成就了晋商辉煌的千古伟业——山西票号。
    山西票号,作为近代银行的雏形,开创了中国近代银行业中汇兑制度的先河,被称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祖父”。本书回溯历史,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首先探讨了票号兴起的年代与原因,之后讲述了票号的发展、繁盛与衰落,最后分析票号衰落的主观原因与客观环境,论述了山西票号在中国早期银行业及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及历史地位。
    在浩瀚无边的历史长河中,票号也许只是沧海一粟,但“山西票号”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已经深深地印入了近代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历史画卷。
作者简介
      刘建生,男,1956年1月生,山西右玉杀虎口镇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教学名师,省委联系专家。现任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所长,兼山西省晋商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常务理事、近代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当代山西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省研究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山西省高级经济师评审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学位委员会社科评审组成员,山西省教育厅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经济管理学科评审组成员。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及山西省社科、软科学项目11项,共发表论著300余万字,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国软科学》、《中国地方志》、《清史研究》等*、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主要代表著作有《明清晋商制度变迁研究》、《明清晋商信用制度变迁研究》、《山西典商研究》、《晋商研究》、《山西近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稿》、《回望晋商》等。曾获山西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省史志编纂优秀成果一等奖,省优秀社科成果应用推广二等奖,北方十五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曾获山西省优秀教师、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太原市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等称号。
目  录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芸芸众口议起源 一锤定音道光初
第一节 传说演绎 万象凸现
二、惊闻闯王似威廉 东方梅耶问康(亢)氏 005
三、何言鸦片是我师 是非之地我未行 008
第二节 创办年代 各执己见
二、道光初年喜出世 恩人生辰来作证 012
第二章 天时地利喜相逢 东风吹来恰人和
第一节 商业繁荣 财富集聚
一、乾坤运转货物通 百业俱兴现商帮 016
二、政府周转乐搭台 百姓欢呼喜唱戏 018
三、星罗商号遍天下 财源广进垒金库 020
第二节 时代需求 应运而生
前  言
观览深宅大院,漫步古城街道,凭高眺望,遥感古城大院所折射出的盛衰变迁。汇通天下的山西票号成就了晋商的辉煌千古伟业。
一纸信票,行将千里烟波,万里雪山,指点江山,风起云涌。万事之举,虽遥遥万里,却犹在咫尺之间,转运亨通,接济流通,以逸待劳,裨益于国计民生。票号在中国早期的银行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称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祖父”,而这些金融中心汇集之地也被称为“中国的华尔街”。那一本本泛黄、残缺的票号账册,一枚枚渗透了印泥的票号权威信物——印章,一个个磨损了的算盘,都是最好的见证。
抚旧物,数点账簿,犹见票号先祖,驰骋江河,漫步云端,豪气贯九霄。水阔鱼沉万象机,万叶千声皆是宝,寻常巷陌觅商机,借着东风上玉阶。相机筹划,创业于四海之内外,创下这丰功伟业。试问朗朗乾坤,有哪一处没有票号的汇通天下,信达五洲,誉满四海。清末,票号繁盛期,在标期到来之际,太谷县城曾一度变成银子的海洋。各大票号中连伙计们睡觉的炕上都堆放着金、银元宝。各家银炉昼夜开工,各种成色不等的银子要在太谷银炉中重新熔铸,成色要达到998,并加盖“周行镜宝”的钢印,流行全国。1937年,我国著名女作家陈衡哲去了一次太谷,曾观感,在一两百年前,山西是北中国的银窖,太谷便是山西的银窖。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芸芸众口议起源一锤定音道光初面票号,作为中国金融发展历程中的一朵奇葩,吸引了众多瞻仰者的观摩,也赚足了世人的眼球。今人在观览其遗留和保存下来的印证其辉煌历史的件件实物和处处遗迹时,心底总会荡漾起阵阵感叹和惊讶,头脑里也会不由自主地画上一个实实的问号——如此奇迹和辉煌到底起源于何时?先人的伟大创举到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演变和延续,才能在之后有了如此恢宏的成就?带着这些满满的疑问,让我们翻阅票号那段短暂而辉煌的历史,去追寻前人的脚步,来探究和了解这一“奇迹”的诞生和起源。
第一节 传说演绎 万象凸现
历史上的研究者对于山西票号的起源,众说纷纭,各执己见,一直未达成统一的结论。起讫年代,远至隋唐,近达清中叶,前后相差1 200多年。说法依据,既有推测臆断,也有传说演绎,万象凸现。
一、隋唐飞钱似相识 官营商兼非我辈
山西自古就是盐和铁的重要输出之地,这两种极具价值的东西可以为山西人带来巨额的财富积累。同时,两千年前北方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潮湿,较适合竹子生长,有竹就可以造纸。一直到公元600多年唐朝的时候,由于山西商人的财富增多和纸张用处的扩大,才使他们发展了票号。这是一位上海的英籍传教士艾约瑟所提出的山西票号起源于隋末唐初的说法。
此说法,在1923年得到了马寅初先生的撰文肯定。其文认为,山西出产,以盐铁为大宗,丝煤次之,自给之外,余额悉运销于省外。年复一年,获利甚厚,遂成为中原富庶之帮。但是山西向外省输出盐铁之后,所换得的金银又需要有特殊的机关来运送和保管,所以才有了山西票庄的兴起。
这种把票号起源推断为隋唐时代,实质是与唐朝“飞钱”和北宋“交子”相混淆。
汇兑业务的起源可追溯到唐宪宗执政的元和初年(806—808)的“”。之前,生意人的本利数额巨大,况且带着大批铜钱上路,不但笨重且体积庞大,只好靠车载马驮,旅途辛劳可想而知,而且担惊受怕,若遇盗贼,弄不好人财两空!宪宗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进奏院,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得取之,号曰‘飞钱’”。简而言之,“飞钱”是全国各地商人到京城后,将铸币交给各道进奏院,由各道进奏院向其地方当局签发支付命令书,商人持之回到原籍向地方当局领钱的拨兑制度。但由于它只是地方政府在“禁钱出境”的命令下解交饷款的权宜之计,因此,没能发展成一种系统的汇兑制度,但其汇兑方式,开启了后人创新之智慧。

 晋商五百年-汇通天下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