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五百年-院宇重楼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商业史传 > 晋商五百年-院宇重楼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1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4072090
作者:刘建生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编辑推荐

《晋商五百年》丛书(14卷本) 从总览、票商、典商、茶商、盐商、教育、会馆、走西口、镖局、建筑等等角度,多方位解读晋商传奇。本书《院宇重楼》就是其中一本。

《院宇重楼》从晋商宅院建筑这个全新的视角,梳理了晋商建造宅院的心理因素、建造格式、文化背景等,让人们徜徉在晋商大院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晋商大院的文化结构、内在因素等,知道美轮美奂的晋商宅院背后的故事和曾经的辉煌。
全书图文并茂,语言生动,叙述条理,言简意赅。

 
内容简介
明清晋商在积累了巨额财富后,受“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所驱使,他们大都选择回乡置地,营建私宅。因此,一座座气势崔嵬、布局精巧的晋商大院呈现在世人面前,不仅向人们展现了山西明清建筑之美,也为人们讲述了晋商过往的荣耀,而其中蕴含的晋商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态度,也值得人们思考。
本书从建筑的视角,阐释了明清晋商在发家致富后,在家乡盖造深宅大院的时代背景和心理原因,为读者介绍了晋商大院的选址布局、等级规制、建筑风水、陈设装饰等方面的内容,并以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申家大院、常家庄园等几个有代表性的晋商大院为例,深入挖掘不同大院的建筑特色与民俗文化,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作者简介
刘建生,男,1956年1月生,山西右玉杀虎口镇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教学名师,省委联系专家。现任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所长,兼山西省晋商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常务理事、近代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当代山西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省研究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山西省高级经济师评审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学位委员会社科评审组成员,山西省教育厅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经济管理学科评审组成员。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及山西省社科、软科学项目11项,共发表论著300余万字,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国软科学》、《中国地方志》、《清史研究》等*、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主要代表著作有《明清晋商制度变迁研究》、《明清晋商信用制度变迁研究》、《山西典商研究》、《晋商研究》、《山西近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稿》、《回望晋商》等。曾获山西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省史志编纂优秀成果一等奖,省优秀社科成果应用推广二等奖,北方十五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曾获山西省优秀教师、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太原市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等称号。
目  录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光宗耀祖 返乡建宅
第一节 历尽艰辛 不忘故乡
第二节 乡土情结 由来已久
第二章 晋商遗韵 文化大院
第一节 等级思想 根深蒂固
第二节 五行风水 寄寓吉祥
第三节 方言谐音 民俗奇葩
第三章 巧夺天工 艺术瑰宝
第一节 空间布局 多变复杂
第二节 室内装饰 美轮美奂
二、家具 076
第四节 传承保护 造福子孙
前  言
关于中国民居建筑,素有“北看山西,南看安徽”之说。安徽民居建筑以朴实清新的特点闻名,而以晋商大院为代表的山西民居则以深邃富丽著称。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是晋商大院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具知名度的一座大院。去过乔家大院的人,都会被那种异常庞大的建筑规模所震撼,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这种庞大规模背后所代表的巨大财富。乔家院落布局似一个“囍”字,分为六个大院,依次分列甬道南北两侧,又院中有院,二十多个小院和三百余间房屋严谨地置于其中。从甬道转身拐进一个门,里面别有洞天。院内到处都是砖雕、石雕和木雕艺术品,内容有人物、花卉、松竹、瓜果等,绝无重复。惊叹之余,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这样的建筑并不是由一代人建成的,而是乔家几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从清乾隆年间开始,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而被迫中断,乔家大院前后历经两百年才形成今天的样子。
几乎所有的晋商大院,都是这样经过漫长的时间,面积规模由小到大,建筑样式由简到繁,最后形成今天看到的格局。一些建筑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以前的明代万历年间。而这漫长的历史中,沉淀的是一部部晋商的兴衰史。晋商大院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上,都书写着一代山西商人从发家到衰败的荣耀与辛酸往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节 历尽艰辛 不忘故乡
明清时期,山西自然环境恶劣,旱魃水害频发,一批山西人迫于生计,远走他乡。他们从山西的中部和北部出发,跋涉千山万水,进入蒙古草原,将起初“织席贩履”的小买卖做到“纵横天下”的大生意。这批山西商人驰骋欧亚,铸就了举世瞩目的商业传奇,但却始终难以割舍对故乡的眷恋。
关键词: 背井离乡 乡愁 商旅
明嘉靖朝内阁大学士张四维出生于山西盐商世家,为蒲州豪贾,他的父亲张允龄是明代晋商中非常有名的人物之一。张四维在其文集《条麓堂集》中曾深有感触地谈到其父早年创业的艰苦经历:“吾蒲介在河曲,土陋而民伙,田不能一援,缘而取给于商,计春挟轻资牵车走四方者,十室九空。”张允龄早年丧父,年幼时即开始掌理家政。生活的艰辛迫使他不得不在十五六岁时,就开始商旅生涯。他西度皋兰、浩璺(今青海省海东市),贩货张掖、酒泉,数年又南至淮、泗,渡江入吴,遂溯江汉西上菱峡,往来于楚、蜀间,足迹半天下,换来万贯家资。
张四维的这段文字虽然简短,但它不仅谈到了晋商最初的经商动机,而且还向我们透露出晋商在当时是怎样做生意的。“挟轻资牵车走四方”,记录了当时晋商开创事业时的艰辛。山西没有多余的粮食,但与山西隔河相望的河南和山西东南的山东,却都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地区。于是,山西人开始推着小车、担着担子,将中原、江南的粮食运往中国的北部边镇。在这种贸易中,不利的自然条件、人口压力都开始转化为得天独厚的优势。山高水长,转输困顿,在认准了目标的山西商人面前已变得无足轻重,而剩余的农业人口,又恰恰是在传统社会中从事长途运输所必需的条件。
这是晋商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这一步迈得并不容易。他们推着木轱辘小车,载着沉重的粮食和盐,在崇山峻岭中穿行。行路之人不但要忍受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艰难,还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了思乡之苦。有“走向富裕”的信念支撑着他们,从始至终山西人都走得那么不可动摇,这一走竟然持续了四五百年的时间。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自然条件差,历史上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发,百姓生计困难。穷困和灾难,促使山西人必须走出去,而山西又地处农耕文明的中原地区与游牧文化的塞北边境的过渡地带,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山西人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和维系生存的广阔空间。就这样,当年的山西商人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翻山越岭,穿过道道关口,越过茫茫荒原,开始了走西口的漫长跋涉,构筑了五百年之久的辉煌商业帝国,也改写了明清时期中国商业的历史。

 晋商五百年-院宇重楼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